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卫所制中的军户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历史解密  2020-03-19 01:490

军户的主要的义务,便是出一丁男赴卫所当兵,称作正军,其他的子弟称作馀丁或军馀,正军赴卫所,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以助其生活,由于军户负担沉重,故多给有田地,且正军免全部差役,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并供给正军之生活。如影响所有民间秘密宗教的罗教创始人罗思孚,本是一名戍军,後来找人顶替之後,才离开军伍。

军丁的分发地点,多以距离原籍地遥远且分散的方式,以防止逃兵,但长途的跋涉加上水土不服,给役卒带来不少痛苦。正军服役于卫所,必须带妻同行,以安定生活并生儿育女,每一军人有房屋、田地,每月有固定的月粮,但实际情形则常分配不足,行军时则发给口粮,衣装则须自备,武器则由国家以工匠生产。军士在营,分成守备和屯田二部分,比例不定,按时轮流,屯田固定上交粮食,以供给守备军及官吏,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後,卫所官侵占军屯田地、私役军士耕种之事,已经常发生, 这个目标渐难以达到。

一般正军身死,即以户中壮丁补充,但由于军人生活困苦,逃兵甚多,洪武初年即有逃兵,至洪武三年十一月,逃亡者计47986人,因此有“根补”、“勾补”等方法。根补即抓回逃军,勾补则由其户中以丁补,但此举既扰民又扰官,亦有军官藉此贪污,迫害人民,使乡里间痛苦不堪。而且逃兵有增无减。

正统三年(1438年),逃亡官军竟达1633664人 这时开始有募兵之举。

正德十四年吏部尚书王琼上疏:“天下都司卫所每岁差去勾军官旗不下一万六七千名,计所勾之军,百无一二到卫。有自洪武、永乐年间差出,到今三十余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业,通同军户,窝藏不回。”

嘉靖八年,桂萼公布天下兵籍,仅有兵士九十七万。军士的逃亡,除生活上的因素外,与其社会位的低落亦有关, 明初因需要武力,故较重视军人,其後承平日久,武力不再重要,军人地位就大为降低,加上以罪犯充军,使的军人的形象更为低下。嘉靖年间,有些卫所逃亡军士达到在籍军士70%左右。 至16世纪初,一些卫所的逃亡军士已达其总数的80%,许多边地驻军只剩下一半。

嘉靖时期,边患严重,急需兵力,朝廷改采募兵制。募兵不同于卫所军,不世袭,来去相对自由。但由于募兵制破坏了早期卫守制“兵帅分离”的构想,内阁必须将兵权下放于将领,明朝无法完全掌控兵权,尤以戚继光的“戚家军”更为有名,中央集权逐渐转变成为个别军官所拥有的势力。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元朝服饰 以长袍为主
元朝地域辽阔,种族混杂,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既有农耕文化,也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又有西亚伊斯兰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这就造成了元朝服饰的多样化。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子的公服多从汉族习俗,“制以罗,大袖,盘领,右衽”。其职位级别,在服

0评论2020-12-302720

蒙古帝国与元朝究竟有何联系?蒙古帝国的由来
很多人将蒙古帝国与元朝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元朝是中国的疆域,不包括蒙古帝国其它的四大汗国。公元1206年,铁木真陆续统一蒙古各部后,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领的政权就是一个军事奴隶制国家,它当时的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

0评论2020-12-284880

历史上首位异国太监朴不花竟颠覆元朝统治
中国历史上有番邦属国向朝庭奉送宦官的习惯,高丽人朴不花,生于元朝文宗时代。他七岁时净身,随后就被人家辗转送到了中国。同时送到中国的除了太监还有宫女。其中有个小宫女是他的同乡,姓奇。朴不花与奇皇后在道路上奔波辛苦的朴不花做梦也想不到,今后他的

0评论2020-12-272371

探究 元朝真的近百年没有举行过科举考试吗?
“八倡、九儒、十丐”这几个字在刚刚粉碎“四人帮”时,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词组。中国大陆的许多人在批判“四人帮”大搞文化愚民政策、不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时。常把元朝人这段发自己朝代牢骚的牢骚话当成历史加以引用,有一位近年才崛起的“历史学家”甚至

0评论2020-12-274046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