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三国最被低估的超级谋士 沮授不逊孔明却被斩杀

风云人物  2020-04-28 00:560

沮授,三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谋士,没有之一。

他是《三国演义》中出现过的人物,是袁绍的谋士,曾屡次为袁绍献策,最著名的就是在乌巢之战前,夜观天象,发现乌巢屯粮处有险情,让袁绍提防,但却被袁绍拒绝。

袁绍战败后,沮授被俘虏,宁死不降,盗马逃走,被曹操发觉,怒而杀之。

小说将沮授描写成一个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谋士,其人生轨迹与正史基本吻合。

但是,《三国演义》其实还是大大弱化了沮授这个人物,小说作者将沮授很多关键事迹隐藏了。

沮授,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绝对能匹敌荀彧、郭嘉、贾诩、鲁肃、诸葛亮、法正等等一系列超级谋士。

他的战略造诣不逊孔明、荀彧、鲁肃,临阵智谋不输郭嘉、法正、贾诩,而具体的战役思路堪比曹操。

近代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曾如此评价说:”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这位被低估的超级谋士的“神迹”吧。

沮授堪称袁绍的“卧龙”,此人早年跟随袁绍便为其制定了“袁绍沮授版隆中对。”

沮授对袁绍说:

“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我们尽量简单的翻译过来,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就是:

“袁将军您少年之时就是出了名的牛叉。您讨伐董卓,收取冀州,威震河北。现在,我们应该先向东拿下青州,再向西扫灭黑山贼张燕,然后,北上与幽州公孙瓒决战。打败公孙瓒以后,匈奴乌桓这些异族也一定会顺服您。那时候,您占据四州,招揽天下英雄,坐拥百万之众。这样,您就可以将汉天子迎接回洛阳,然后以天子的名义号令群雄,征讨不顺从您的人。如此一来,这天下谁还是您的对手呢?我估计,只要按照我的计划进行,不出数年,就能达成目标!”

我们现在来看,这段振聋发聩的战略构想,其实具有超前的预见性,袁绍后来的发展轨迹基本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

沮授的这个战略构想,与荀彧支持曹操奉天子,鲁肃的:榻上策”,诸葛亮隆中对相比,并不逊色!

当时袁绍听到这段话以后是什么态度呢?史书称:“(袁绍)喜曰:‘此吾心也。’”

其实,袁绍并非是草包一个,早期他还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否则他也不可能消灭了公孙瓒兼并四州之地。但是,后来他骄傲了,于是他好大喜功的个性开始膨胀,这一点与赤壁之战的曹操很类似。

沮授的这个大战略是很好的,只不过,袁绍将最重要的一点忽略了:他拒绝了汉天子的请求,没有迎立汉献帝。

袁绍在对汉朝皇帝的表现上,十分低能,其政治表现若打分,一定是不及格。

也正是这个失误,导致他在以后面对曹操时,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一个主要口号竟然是:要夺取汉献帝。

那时候他后悔没有听从沮授迎立天子的建议,但为时已晚。

除了“沮授版隆中对”,他在战略上还有另一个“神迹。”

早在官渡之战爆发前,沮授就与田丰一起向袁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构思,这种战略构思是基于“不主动决战,拖死曹操”的方针,采取政治、军事、经济加外交的“总体战”打败曹操。

具体内容如下:

:“师出历年,百姓疲弊,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曹氏迎天子安宫许都,今举兵南向,於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瓚坐受围者也。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

总结起来,沮授田丰的这个战略构思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是袁绍的不利因素:1、袁绍连年征战,国力衰退,军民疲惫,休要休养生息。2、曹操迎立天子,占据了政治和道德优势,不能莽撞进攻,应该寻求借口出兵。3、袁绍虽然兵多,但不如曹军精锐,曹操智谋过人,所以我们应该谨慎,不能轻敌。

针对以上三点,沮授田丰提出了应对措施:

1、我们主动向汉天子上表,求取官职或土地等等,如果不能实现,那么我们就有了借口“曹操阻隔我们升迁的道路”,这样我们就可以师出有名;2、我们要休养生息,训练士卒,制造渡河用具;3、我们不要与曹操正面进行战略决战,而应该制造声势,派遣骑兵四处袭扰河南,使曹操不得安生,疲于奔命。

这个战略构思最后的结论是:“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

就是说:我们不用打仗,不用劳民伤财,三年之内,就能搞定曹操。

我们来看,这个战略构思其实是最适合袁绍的战略。

因为曹操处于四战之战,处处受敌。

曹操的前面是袁绍,后面是刘表,东南是孙策孙权,西部是马腾韩遂。即便在当时曹操控制的中原腹地,除了颍川郡之外,大多数地方都很不稳固。比如距离黄河较近的甄城、袁绍的老家汝南,这些地方不但不帮曹操,反而时常叛乱。

因此,沮授田丰的这种“不主动决战,拖死曹操”的方针,其实是最有效的,也是曹操最惧怕的一个战略。

只是可惜,这个战略最后的结果是:袁绍斥退沮授,关押田丰,于是,此战略胎死腹中,全无实施可能了。

沮授战略造诣过人,其临阵谋略和战术水平也很高超。

翻阅史籍,我们会发现,沮授的智谋简直堪称“算无遗策”,其智慧和用兵堪比《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输正史中的郭嘉!

具体事例如下:

一、袁绍命颜良单独率军为先锋,沮授说袁绍不听,结果,曹操声东击西,派关羽一战斩杀颜良,袁军前锋大败。:“颜良气量狭窄,虽然骁勇,但不适合单独领军。”

二、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沮授又说:“曹操兵精,但粮少,我们兵多粮也多,所以曹操希望速战,而我们应该避免速战,打持久战。”

袁绍又不听。结果,仅仅两个月后,曹操粮草果然用 尽,袁绍若听从沮授建议,不急于进攻,曹操必然会放弃官渡,逃回许昌。

三、袁绍大军粮草运来,袁绍派淳于琼看守,这的时候,沮授警觉的说:“应该派人马在淳于琼外围防守,防止曹操劫粮。”

袁绍再次否定。结果,曹操果然袭击了淳于琼的把守的粮仓,袁绍大军因此溃败。

四、沮授在袁绍渡过黄河之前,曾建议袁绍留兵马驻守黄河渡口,认为这样即便失败也好有个退路。但袁绍自认为自己拥有压倒性优势,不可能失败,因此再次否决了沮授的建议。

沮授看着滔滔江水叹息道:“上盈其志,下务其功,悠悠黄河,吾其不反乎。”

就是说“上头的人自高自大,下面的人贪功短视,悠悠黄河啊,我怕是回不来了。”

后来,曹操奇袭乌巢,袁绍十万大军在数天之中土崩瓦解,兵败如山倒。

袁军溃退到黄河岸边,发现事先没有安排退路,大军无法逾越黄河,因此,全部做了曹军俘虏。

袁绍仅带八百人逃回河北,袁军七万俘虏被曹操坑杀。

官渡之战,曹操之所以能用绝对劣势的兵力击败袁绍,不仅打赢了,而且打出一场“歼灭战”,就是因为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建议。

若袁绍听从沮授建议,事先在黄河渡口安排好退路,那么即便被曹操击败,十万大军也只是溃败,不至于被全部歼灭,袁绍收拾败兵,重整士气,还能卷土重来。

可现在,河北精锐力量一朝被摧毁,袁绍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沮授在官渡之战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曾向袁绍提出过切实可行的建议,沮授的任何一个计策若能被采纳,曹操就难以取胜,历史就将被改写。

但偏偏袁绍却一个都不用!

后来曹军俘虏了沮授,沮授大呼:“我不是投降的,我是被捉住的。”

曹操以前与沮授认识,便说:“老沮啊,想不到咱俩分别这么多年,今天见面你却做了我的俘虏。”

沮授说:“不是我不行,而是袁本初不听我的,使我的计谋无法施展。”

曹操劝降他说:“我知道袁绍不能用人,老沮啊,现在天下仍很混乱,我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怎么样,咱俩一起干吧。”

这时,沮授终于心中感动,估计他是眼含热泪对曹操说:“孟德,我一家人都在河北,我若投降,袁氏必杀他们。你如果可怜我们相识一场,就给我来个痛快吧。”

曹操仰天叹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意思是:“我若早得沮授,天下不难定!”

遂杀沮授,并厚葬。

早在跟随袁绍出兵南下之前,沮授就预感到自己这次有去无回。他召集宗族成员,将家里的财产都分给大家,说:“权势在的时候,威风八面,权势不在,命都保不住,可悲啊。”

众人不解,就问:“这次出战,曹操兵少,我们有绝对优势,您何必如此悲观?”

沮授回答说:“曹操雄才大略,又有奉天子的政治优势,我们虽然打败了公孙瓒,但军民已经十分疲惫,再加上将领们骄傲,主公奢侈,故此,此次出战,必败无疑。”

沮授还曾建议袁绍不要将几个儿子分封到各个州,这样将来一定会酿成大祸,袁绍不听。

结果,袁绍死后,袁谭、袁熙、袁尚等人各据一州,相互攻击,袁氏终于因内耗而亡,为曹操省了不少力气。

东晋史学家孙盛说沮授是张良、陈平一样的人物。

宋朝人胡三省则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

意思是:假如袁绍能用沮授的计策,那么曹操必败无疑。

这些评价都是很客观、中肯的,也是对沮授最好的肯定。(原文来自老不看三国的头条号)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