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朝代,据说是举世之最。不过秦、隋、唐、宋、元、明、清,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无法与这个相比,那便是汉朝。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都自称为汉人,而不是糖人、怂人和倾人。可这万人称颂、世代景仰的大汉帝国,绵延了四百余年,经历了内战(七国之乱)、外患(匈奴)、外戚夺权(王莽)、宦官(十常侍)等种种祸乱,也终有了结的一天。
只是谁都未能想到,敲响大汉丧钟之人,竟是一个邪教教主。
为什么说是邪教教主?因为当时大汉正流传一种“疫气”。而这所谓的“疫气”,其实就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当时的中医把这种病叫做“伤寒”,一般多发于春天,因为这时候的天气,常见忽冷忽热的变化,而大家都知道,人在这种情形之下是最容易头痛脑热的,这便是“伤寒”。
头痛脑热伤寒会死人吗?当代自然已经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形,但在那个时候,这是个普遍现象。普遍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张仲景,大家都知道他是那个时代的名医,世界上第一部总结性临床医学着作《伤寒杂病论》就是他写的,可是你知道不?他的宗族原来有200多口人,十年后还活着的居然只有三分之一,那些人哪里去了?除了一小半是死于战乱,大部分其实就是丧命于伤寒。
正是因为“疫气”如此猛烈,在当时的大汉帝国,人们是闻之色变的。而在张仲景之前,医生对待这种流行性疾病的办法其实也不多(汉代的另一位神医华佗精于外科,帮关公刮骨疗伤是他强项)。
怎么办呢?“疫气”一来,便通过口鼻传播,汉人又没有口罩,几乎完全没有办法来隔离,于是一旦发生,疾病流行便是不可避免的事。
医生没办法,人心便慌了,而一慌,那便必须求诸神灵了。这时孙悟空尚压在五行山下,佛教在中国人的影响还很弱小,于是道教便成为了唯一的宗教信仰。
一个叫做“太平道人”的家伙,便在此时出现了,他跟别人说,他曾入山采药,遇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头,瞧见他采药辛苦,就把他叫到一处山洞中,授予他三卷《太平要术》,叫他普救世人——但这普救世人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有自己的野心,“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这便是埋下了伏笔。
后人云,这老头其实就是南华老仙,也就是道家的前辈楚人庄周。而这幸运地得到救世良方的“太平道人”,便是张角,在这个“疫气”施虐的时代,他用符水为人治病,据说都能灵验。
自然,所谓的符水,其实就是把一张药符煎熬在汤水里,换句话说,抛开神秘的笼罩,那其实就是国人现在还在喝的中药汤剂。既然是汤药,很多人喝了便痊愈了。
如此说来,张角本有机会成为一名举世无双的良医,名利双收在东汉末年。可实际上这时候他的野心已然大了许多,以至于他不再自称“太平道人”,而叫做“大贤良师”。
既然是“大贤良师”,他便收了许多徒弟,据说有五百余人之多。而这五百个徒弟出去又广收弟子,就好比是开枝散叶的植物,数量越来越多、分布也越来越广,最终居然是建立起所谓三十六方(类似后来天地会的分舵),多者万余人,少的也有六七千。而这分舵(方)主叫什么呢?不叫方丈也不叫长老,叫做将军!
这个称呼便暴露出张角的野心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将军,实在不是一个卖药治病的组织该有的称呼,那是领兵打仗的军官。换而言之,张角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动武的心思。要对哪个动武呢?就是对大汉王朝,打倒汉家天子,他张角要做新王朝的开国皇帝。
呵呵!好端端的一个医药达人、深受百姓和一些官员爱戴的社会活动家,因为这一念之差,便成了意图谋反的乱臣贼子,也就是南华老仙所说的“萌异心”。
可是张角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他觉得自己一定能行。因为不但是地方的普通百姓都听他信他,就连帝都洛阳皇宫中的一些宦官,也都表示愿意服从他“大贤良师”的指令——既然如此,他又何必谦让呢?
于是,张角便决心放手一搏,就在这时,他向全国信徒发出了十六个字: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