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郑和七下西洋后勤补给探秘 供应是如何保障的?

历史解密  2020-12-21 22:540

郑和船队出海之后,除了库存食物,水产类可就地捕钓,并在船舱中以活水养殖;家禽类可在船上畜养;蔬菜亦可在船上栽种,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会不会挨饿?途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食物他们是否有福消受?为什么郑和的船队不曾面对哥伦布、麦哲伦船队曾有的败血症的威胁?也许这些问题都曾在你脑海中盘旋。

郑和七下西洋如何完成后勤补给?

曾随郑和远航的巩珍在《西洋番国志》所附的敕书中,对郑和船队出洋饮食之准备有如下之记载:“下西洋去的内官合用盐、酱、茶、酒、油、烛等件,照人数依例关支。──永乐十九年十月十六日”。然而,如此记述对长程航行的饮食并未绘出全貌,按盐、酱、油是烹调佐料,用以增加食物风味,茶、酒是嗜好性饮料,均非果腹的粮食,达不到营养所需,因此,料想尚应备有其他食物。详细考证史料发现,原来郑和远航前食物经过精心准备。

牲畜家禽船上养,蔬菜生姜船上种,大量淡水船上储

郑和船队行经之地多在热带,即使在冬季腊月,温度也多高于20摄氏度,为持续预防食物腐败变质,载运上船的食物除可趁新鲜食用者外,大多必须是经得起存放。明初之时食品加工方法,已能处理保鲜期短暂的食物,例如将肉类、水产、蔬菜以盐、酱、醋、酒糟腌制,或烟熏、晒干;将水果曝晒制成果脯,或以蜜、糖渍,或用火焙。因此携带上船的食物,除了盐、酱、茶、酒及饮用水之外,应当包括不易变质的米麦等谷物、豆类,还有加工处理过的果菜、肉类、水产以及醋、蜜、糖等调料。郑和船队出海之后,除了库存食物,水产类可就地捕钓,并在船舱中以活水养殖;家禽类可在船上畜养;蔬菜亦可在船上栽种,按十四世纪上半叶北非丹吉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描写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其船员常在木盆中栽种蔬菜、生姜,提供日常食材。然而船上的产量毕竟有限,大量的新鲜蔬果、肉类及饮用水,势必待上岸时补给,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淡水,正如巩珍在《西洋番国志》的自序中所述:“缺其食饮,则劳困弗胜,况海水卤咸,不可入口,皆于附近川泽及滨海港湾,汲汲淡水。水船载运,积贮仓粮舟者,以备用度,斯乃至急之务,不可暂弛。”

远航途中船队平日常吃鸡和羊,偶尔还可以用鹿、兔、骆驼肉来改善生活

马欢随郑和船队下西洋,将行旅见闻记录成书,于1416年完成《瀛涯胜览》,记录了郑和船队途经中南半岛(占城、暹罗),马来半岛(满剌加),爪哇岛,苏门答腊岛(苏门答剌、旧港、哑鲁、那孤儿王、黎代、南吕),锡兰岛(锡兰),印度半岛(小葛兰、柯枝、古里、榜葛剌),马尔地夫群岛(溜山),及阿拉伯半岛(祖法儿、阿丹、天方、忽鲁谟斯)等20个地点的地理、气候、宗教、习俗及物产等。从中我们发现郑和船队“很有口福”,一一品尝不同国度的各类食物。

郑和船队的主食粮食以米麦为主,可用以作粥、饭的豆类、黍、稷、粟等次之

米谷在郑和远航所经之地多有生产,如中南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及印度半岛等地,但这些热带地区却“无大小二麦”。阿拉伯半岛兼产米麦,古里、忽鲁谟斯虽有麦贩售,然并非该地出产。船队所经之地,部分地区米麦全无。如:满剌加田瘦谷薄,以沙孤米(西谷米,Sago)做饭;溜山是海中的珊瑚礁群岛,土地更瘠,灌溉困难,居民不识米谷。到达以上地区船员可能不免口腹受苦。船队的动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主要包括畜肉、禽肉、水产及奶酪等。马欢记述的地区都位于海岸线上,或在沿海溯流而上的河岸边,居民通常以渔为业。中国人摄取的肉类一般以猪、鸡为主,而回教徒忌吃猪肉,崇信佛教者(锡兰、小葛兰、柯枝、古里)尊敬象、牛,忌吃牛肉。郑和船队所到之地,除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锡兰等地,多信奉回教,故食用禽畜肉类,舍猪、牛,而就鸡、羊。猪的记录只见于占城、那孤儿王、榜葛剌,以及中国人聚居的爪哇、旧港,比较特别的是古里还有鹿、兔,祖法儿有骆驼肉。乳类及奶酪较不普及,只见于苏门答腊、锡兰及古里。

郑和船队食谱中蔬菜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水果提供了丰富的维他命C

马欢有关食物的记述中,以蔬果种类最为繁多。依类别归纳有三大类,包括:瓜类(冬瓜、黄瓜、菜瓜、小瓜、葫芦)、茄子、萝卜、胡萝卜等,这些都是耐存放的菜蔬,推估是带上船的主要菜色;另一类为葱、姜、蒜、胡荽、韭、薤等辛香菜类,是用于调味或烹调用佐料。至于中国饮食中重要的叶菜类,在中南半岛等四季草木常青之地,应该生产有各样品种,但《瀛涯胜览》中为什么却只提到芥菜一种而已?颇饶人趣味,或由于芥菜的生产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较多,是会稽人士马欢所熟悉,不仅可供新鲜食用,且可腌制成酸菜、雪里红、梅干菜等,其它叶菜类未尽可供加工之用。水果类在爪哇、马来半岛及印度半岛等地区主要为椰子、芭蕉、甘蔗、西瓜等,还有一些是热带特产的水果,如:莽吉柿(山竹)、郎Q(冷塞果)、赌尔乌(榴)、菠萝蜜及酸子(芒果)马欢对这些温带地区陌生的水果作了详实逼真的描述,色香味历历如现,这些水果至今仍盛产食用,他并且注意到在这些地区“无桃李”的现象。在干旱沙漠型气候的阿拉伯半岛,生产的是另一类水果,主要有石榴、花红(苹果)、西瓜、甜瓜以及晒干而成的万年枣(椰枣)与葡萄干等。马欢所称的“果”尚不只水果,还包括种子、坚果类的松子、把聃(杏仁)、核桃等,这些都出产在阿拉伯半岛,可提供蛋白质与脂肪,其营养价值异于水果提供维他命C及纤维质的功能。沿途所见嗜好品为槟榔及酒类。在暹罗、满剌加、榜葛剌、古里、锡兰与溜山等地,酒类的生产原料为茭章、椰子与米,而在阿拉伯半岛由于回教地区禁酒,故并无是类产品。调味品方面,忽鲁谟斯盛产岩盐,锡兰、古里以椰制糖,沿途均未曾提及醋及茶。

郑和船队饮食融合“东洋”“西洋”各种风味,促进了东西饮食的交流

郑和船队人丁众多,督导饮食制备、调度食勤庶务人力、靠岸时补给采购以及食品保鲜贮存等,皆需庞大的管理作业;而粮食供应以维持数万船员健康的体魄,方得完成七次长程远航的壮举,更是艰巨的挑战任务。郑和远航所经之地食粮大多是当地土产,而苏门答腊、印度半岛西南的古里、柯枝,及波斯湾口的忽鲁谟斯等,为东西交通要道的商港,贸易繁盛,有外来的商品,增加了食物的多样性。由于各地食物的生产与栽种受到气候、土壤、地势等自然栽种条件,以及宗教、习俗、贸易、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郑和船队参酌原有饮食习惯,对食物选择、取舍。就整体而言,远航沿途提供了船队一些原本熟悉的食物,也加入“东洋”及“西洋”的异国风味,饮食的交汇是可预期的。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早多少年?
郑和下西洋前后有7次,第一次是1406年,最后一次是1430年,哥伦比发现美洲新大陆是1498年。所以郑和比哥伦比的大发现早了68年。

0评论2022-02-234095

咸阳人杨良瑶 先于郑和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传统学术界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因而郑和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但是,根据泾阳县近年新出土《唐故杨府君(良瑶)神道之碑》(现藏泾阳县文庙)的记载,我国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应是唐代中后叶的杨良瑶。杨良瑶

0评论2020-12-281521

郑和下西洋 盘点郑和七次下西洋经过了哪些地方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那么郑和下西洋都经过哪些地方呢?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的地方有1、西域西域狭义上是

0评论2020-12-273658

明朝宦官郑和下西洋究竟为何 真相至今不明
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被明朝官员刘大夏隐藏而失踪了。刘大夏(1436—1516),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官至兵部尚书。他为官清廉,但思想保守,因反对郑和下西洋,就将郑和绘制的航海图藏

0评论2020-12-272635

郑和七下西洋 动支天下13省钱粮才够用?
明代东莞县境内设有东莞千户所和大鹏千户所。这些沿海卫所的军人,往往就是郑和船队武职人员的调配和补充来源。综合多种可靠史料估计,郑和历次下西洋的船队,规模都极为庞大,通常有大船二百余艘,总编制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又以武职人员和军士居多,约在九

0评论2020-12-271984

郑和下西洋为何带一船老婆婆?
郑和下西洋载了一船老婆婆?向来航海,除了客船之外,运兵运货的船只,是不允许女性上船的,说是“有女同行,航行不利”。但是,郑和特别造一只小船,船上载着几十个老婆婆,做的是针线工作,专门为官兵们补衣服。当时他们穿的是布袜、布鞋,一双鞋穿不到一个

0评论2020-12-253387

美人鱼原型竟是海牛?郑和下西洋时或许见过
最近热映的周星驰电影《美人鱼》中,出现了一位神秘的人物——郑先生。这个郑先生到底是谁?影片中郑先生画像上是一副明朝宦官打扮,使得很多人怀疑,“郑先生”就是从南京出发远航西洋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美人鱼》中,人鱼族的长老级人物“人鱼师太”,向族

0评论2020-12-231017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何要载一船老婆婆出海?
明成祖朱隶以靖难起家,为了确立自己即位的正统性,自永乐三年起,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六次出使西洋(第七次乃在明宣宗宣德年间),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代初期,与编纂《永乐大典》同样成为永乐年间的盛事。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

0评论2020-12-223608

郑和下西洋 耗尽13省钱粮才够使用
明代东莞县境内设有东莞千户所和大鹏千户所。这些沿海卫所的军人,往往就是郑和船队武职人员的调配和补充来源。综合多种可靠史料估计,郑和历次下西洋的船队,规模都极为庞大,通常有大船二百余艘,总编制在二万七八千人之间,又以武职人员和军士居多,约在九

0评论2020-12-131377

郑和是太监为什么却子孙满堂?
据资料介绍,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1371年,他生于现在的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他12岁被净身入宫,34岁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历时28年,比西方着名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航海早半个多世纪,开创了我国通往

0评论2020-12-124653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长生不老药吗?
郑和七下西洋是非常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故事,但是大多数人只知道郑和去了西洋七次,却不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的人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寻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还有的人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寻长生不老药。那么,郑和下西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0评论2020-12-123462

称霸海上的“郑和水师”曾打赢过哪三大海战?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著名的郑和水师曾在三度远航期间,打赢过三次著名的海战,并且是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抓获了地方的主帅,大获全胜。那么称霸海上的郑和水师曾打赢过哪三大海战呢?第一战:大败旧港众海盗,生擒“大佬”陈祖义。永乐五年(1407年)

0评论2020-12-061073

郑和为什幺要下西洋?郑和下西洋都有哪些故事
经过明初几十年的发展,明朝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实力增强。雄才大略的明成祖,产生了派遣使团出海,与西洋各国往来贸易、宣扬国威的想法。但据推测,明成祖遣使远航的动机中,还有私人打算。南京宫殿大火扑灭后,并不见建文帝尸身。建文帝是不是像传闻那样,逃

0评论2020-12-032893

郑和下西洋究竟有没有遇到美人鱼?
郑和下西洋竟遇到美人鱼?明朝郑和下西洋竟为美人鱼?人鱼不伦恋非虚构。明成祖坐镇京城,天下无邦国小域胆敢来犯,时永乐三年,擢三宝太监郑和,调谴军队帆船下行西洋,逞天朝之威,朱棣想要借此机会寻找废帝建文,而郑和却另有目的,他想要掩皇帝之耳目,搜

0评论2020-12-021517

郑和下西洋究竟所谓何事 秘密寻找朱允文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3页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被明朝官员刘大夏隐藏而失踪了。刘大夏(1

0评论2020-12-014460

史料上记载的郑和下西洋规模到底有多大?
公元1405年,郑和在明成祖朱棣的示意下,开始西洋之旅。通过史料记载得知,自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共七下西洋。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郑和下西洋规模非常庞大。根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规模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船只总数,二是船员人数。关于郑和

0评论2020-11-304905

郑和下西洋规模有多庞大 航海技术有多先进
今天是郑和下西洋的纪念日,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纪念郑和七下西洋,这一举动为世界文明进步发展带来了贡献,郑和也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海航家之一。1405年到1433年,28年间郑和七度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航

0评论2020-11-262374

十五世纪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十五世纪郑和为什么下西洋郑和为什么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明成祖派他下西洋的目的。明朝初期,国力日渐上涨,这时候蒙古的势力也已经被驱逐,社会经济繁荣昌盛,江山稳固。所以统治者萌生向海外发展的想法。明成祖认为自己是天下的共主,想要海

0评论2020-11-244135

郑和的原名是叫马三保?郑和为什么要改名字
郑和原名马三保,他出生在云南昆阳一个回族家庭里。他自幼聪明伶俐,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自己也非常喜爱读书。他的父亲和祖父信仰伊斯兰教,曾经前往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做过朝拜,在当地有着非常高的威信。郑和由于家庭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在他很小的时候就

0评论2020-11-23237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