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神秘宰相 韩非子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  2020-09-17 06:580

在大家的印象中,李斯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臣,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是秦国宰相。可实际上统一六国时期的宰相在史书中是一片空白,李斯是在嬴政去世后,才由廷尉变为宰相,廷尉:秦朝专门管理司法的部门,既然李斯曾立有那么大的功劳,为什么只是小小的九卿之一?秦始皇一直对人才是非常重视的,秦国也一向以赏罚分明著称,那么只剩下一个可能,他没有那么多功劳。而李斯的真实身份是儒家派入秦国的反间之人,这就是为何他要同赵高一起篡改圣旨,颠覆大秦的原因。他师承荀子,荀子是儒家专门研究法家思想的人,因为想打入一个势力的内部,你首先要学会其宗旨思想,所以李斯对法家是精通的,这使他顺利通过吕不韦爬上了廷尉之职,可是他的能力已经到头了。

而韩非子根本不是李斯的师兄弟,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那是祖师一样的人物,荀子是教不出来的。

韩非子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从他的思想核心可以看出和儒家没有一点关联,他是自学成才的。同时把申、商的缺点“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进行了完善,(《韩非子·定法》)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

这个权术并非指的是维护君王统治的手法,而是要能及时发现奸臣,防止治国核心出现问题。韩非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就是必须对士大夫阶层做到违法必纠,对农民工人有功要奖赏。这严重触动了儒家旧有的贵族势力,我们当年在夏殷商时,杀个把奴隶都不算事啊,现在你们向着匹夫贱民们,这是酷刑酷吏,是要遭到历史的指责的。实际上法家是道家治国方面的分支(大公无私,统治者要效仿三皇五帝为百姓服务),是以人的道德为主,法律为辅的治国理念,根本就不是单纯靠刑法的。司马迁把韩非子和老子放在一起说,也就表明了他的师承。

而韩非子的死亡时间在史书中是非常蹊跷的,我们来看看这段出自《史记》的史料,史记是经典啊,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惜被后人改的面目全非,褚少孙等曾补录删改。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看到了韩非子所著的书,感概的说道:哎呀,我要是能和这个人交往,那么死也无憾了。秦王为了得到这个人才,马上挥军攻打韩国,这魄力啊,服不服。韩王本就很讨厌韩非,你要就给你呗,只要别挑起战事就谢天谢地了。大家注意形势到这急转急下,韩非到了秦国后,秦王非常高兴,但是没有信任他,李斯、姚贾害之,说“韩非是韩国贵族,不会效忠于大王的,不能用他,也不能让他回去,不然必是祸患,不如找个罪名把他杀了。”秦始皇非常赞同,把韩非关进了监狱,李斯找人下了毒,伪装成自杀,韩非要自述,可见不到秦王,不久秦始皇后悔了,要赦免他的罪,可是已经死亡了。

看到这读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秦始皇比较二,先对韩非重视到为他死,甚至发动战争的地步,为了美人都没这样啊,等得手了,被李斯几句话就治罪了,可是如果秦始皇这么二的话,能统一六国吗??这是逻辑硬伤啊,这段史料用了春秋笔法的目的是为了让韩非的死亡时间提前到统一六国之前,进而掩盖秦朝突然灭亡原因。

历史的真相是,韩非到了秦国后,提出了为嬴政效力的条件,就是善待六国百姓与贵族,所以当秦国大一统后,六国的遗老遗少都没有被杀死,而是迁移到了咸阳附近安置,秦国大乱时,这些人都重回各地起兵了。当秦二世为了统治权力,铲除异己时,赵高与李斯为他出主意:“韩非是忠于先皇的,现在他只是伪装成听你的话,实际上心是不服的,留着他在朝中必是祸患,不如先把他关起来。”秦二世深以为然,下旨治韩非的罪,李斯和赵高趁机毒死了他。不久,秦二世后悔了,可是发现韩非已死。所以只有秦二世才能干出这么二的事,不然何以称为二世啊。上面那段史料本是移花接木也,姚贾根本无此人。

於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原文应该是大臣鞅非,指的是韩非这个和商鞅一样有威望的大臣),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后来李斯罪有应得,被赵高以勾结山东群盗(儒家那帮人)治罪,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临死的时候长叹一声“仓鼠上越高,摔越远。”现在知道他为何自称仓鼠了吧,间谍的生涯,看起来奢华享受,实则胆战心惊啊。二世也没有好下场,被赵高打着擒拿入宫贼人的名义杀害。赵高接着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嫪毐简介 与秦始皇帝母亲赵姬私通的嫪毐生平
嫪毐(?-前238年)是我国战国末期秦国人物。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伪为宦官入宫,与秦始皇帝母亲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受封为长信侯,并自称为秦王的“假父”。后来因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嫪毐[làoǎi](?-公元前23

0评论2020-12-311440

秦始皇为何用兵马俑陪葬而不是用活人?
西安很老很老了。这恐怕是兵马俑给我造成的印像,兵马俑很老很老了。同样,两千多岁的秦始皇,也很老很老了。西安又是很年轻很年轻的。我去西安,没找到秦始皇,却被他那些永远年轻的卫兵给拦住了。两千多岁的兵马俑,并没有真的变成老人,依然保持着二十多岁

0评论2020-12-314996

秦朝宫女逃靠吃崖柏叶子 居然活了两百岁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录:秦朝末年时期有一位宫女,因为终年战乱、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战乱从而逃到深山老林里。在深山野林里找不到可以吃的野果宫女饥寒交迫,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巧路过。得知宫女情况后很是同情,于是老者就建议宫女可以

0评论2020-12-303445

秦朝短命因只建有效战争机器 非良好管理体系
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中国就进入了帝国阶段。所谓帝国有两层含义:第一,一个国内只有一个皇帝,国家是统一的;第二,对于四邻而言,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绝对是主控力量。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帝国就是天下帝国。理论上天下帝国没有边界,边缘和核

0评论2020-12-304964

秦国历史解密 秦始皇之母赵姬为何能成为王后
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秦庄襄王子楚的夫人,因其为赵国人,故名赵姬。赵姬是商人的女儿,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其出身是相当卑微的。古代的人们认为,商人不直接从事生产,其获利只靠投机取巧,因此为社会所看不起,往往会被执政者所拟制。所谓“士农工商”,即

0评论2020-12-291744

傀儡皇帝的榜样 秦朝余脉子婴的历史一搏
秦三世子婴继位不久,刘邦就进入关中。刘邦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中投降。自此秦王朝算是真正亡了。说起这个子婴,虽然已经是末国之君,但是所体现出来的气度却能令后世很多其他的傀儡皇帝汗颜

0评论2020-12-293847

揭秘秦朝历史上楚霸王项羽为何没有妻子儿女
很多人喜爱项羽,以为项羽是绝种好男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如是说,你看在大家的心目中,叱咤风云的项羽,只与虞姬卿卿我我,甚至还是个丁克家族,当然成为好多女孩子心中的大英雄。其实看过史记的人都知道,项羽也很好

0评论2020-12-283376

范雎简介 历史上秦国丞相范雎怎么死的
范雎(?-前255年),也叫范且(通假字,古时“且”通“雎”)《史记》中是“雎ju”字,有书为“睢 sui”字,评书家多读此音,字叔。中国战国时魏国人,秦昭王宰相。范雎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辗转入秦。范雎是魏

0评论2020-12-281612

历史上秦朝法律中竟有一条奖励见义勇为者
最早立法奖励见义勇为者的朝代是秦朝。1975年底发现的湖北云梦秦墓竹简,其中有《法律答问》篇,是以问答的形式对秦律的某些条文、术语以及律文的意图所作的解释。《法律答问》中就有对见义勇为者进行物质奖励的最初规定。原文是:“捕亡,亡人操钱,捕得

0评论2020-12-281912

秦始皇是私生子 秦朝十大神奇事件
作为中国第一位封建王朝的君主,秦始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横扫六国,一统宇内,修建皇陵,极尽奢华。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部传奇,令人心驰神往。下面,一起来看看秦朝十大神奇事件。10.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0评论2020-12-28424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