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原名夷光,是战国时代越国苎罗山施姓樵夫的女儿,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称浣纱女,因家住西村,所以又叫西施。西施从小聪明伶俐,长得如花似玉,有芙蓉之姿色,到十三四岁,西施的美名就传遍了诸暨四乡 。
我们常以”沉鱼落雁“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而”沉鱼“就与西施有关。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就连水里的鱼儿看到水里西施的倩影都忘记了游动而沉到了水里。西施因此而闻名,于是后世常常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成为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西施的美貌在村里是很出名的,因美貌而被众人所识,连邻村的人都知道了这位”沉鱼“的美人。她的妆容、发饰开始被村里的女子悄悄模仿,连她走路的姿势都为当时的女子所学。有一天,西施浣纱完毕后,突然觉得胸口痛,于是,黛眉轻蹙,一脸忧郁的表情,这个样子被同村的人看到了,更是夸赞西施这个样子是如何美。同村有位叫东施的女孩,人长得不漂亮,但听闻村民都在夸赞西施捂着胸口皱眉的姿态,她便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装作很柔弱的样子,在村里慢慢走,以为会得到村民的称赞,没想到她的扭捏作态却引来了村民的厌恶,东施不但没能得到夸赞,反倒留下了千古的笑柄。
众所周知,越王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了三年,归国后卧薪尝胆,花十年的时间铸就一个亡吴的阴谋,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雪洗耻辱。范蠡和越王勾践将计划有序展开,范蠡根据夫差好色的性格,献上美人计,并在民间搜罗大量美女,最后寻得西施,越国能否成功全看西施了,这一个赌注范蠡和勾践心里都没有底。
勾践选到西施后,献于吴王,吴王大悦:”越贡西施,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吴王整日便沉溺于与西施的寻欢作乐当中,从此不理朝政,而趁此机会突进的越国,却在励精图治,抓紧时间发展经济、军事力量,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至此,西施间谍的身份也就终结,而她最后的结局一直都存在着各种说法,关于她在吴国灭亡之后是死是活的问题,可谓众说纷纭。
西施虽然早就逝去了,在后世的小说、戏剧、电视剧上,西施的故事仍旧在上演。其中一个说法是西施沉江之说,《墨子·亲士》篇,其中说:”西施之沈,其美也。“说的是西施在吴国亡国后,被越王勾践用麻布口袋装着,沉入了江里。另一说法是自沉,说西施在吴国灭亡之后,自沉于江中,当然关于她是自沉还是不慎落水,历来说法不一,暂且不论其真假。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泛舟江湖说。《越绝书》曾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唐代诗人杜牧在所作《杜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指的是范蠡。
《史记》也曾提到:”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传说吴亡后,西施与范蠡偕入五湖,当然这个说法细细推究起来,也是有很多疑点的。是真是假我们无从考证。西施一个绝色美女,倾国倾城,而范蠡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富可敌国文韬武略,后人在怀念佳人的同时难免不把她和范蠡联系起来。
范蠡与西施泛于江湖,是世人可怜西施而臆想出来的完美的结局,至于二人也不过是个美丽的错误。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