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晚清重臣李鸿章轶事 考场写出缠绵悱恻爱情故事

野史秘闻  2020-08-23 08:120

中晚清时期的一大批名臣,很多皆为寒门子弟出身,诸如陶澍、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不论是流芳千古,还是尚存争议,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物。

他们是怎样走上历史前台的?尤其是他们如何以寒门子弟的身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中国命运的?这神奇的一切要想说清楚,是个大命题,我们且还是从家书的角度去解密。这一回谈谈李鸿章的家书。

家世:

祖父时期的李家

还是穷困大家庭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一般定论他是“卖国贼”,但也有人说他不容易,清王朝割地赔款的责任不能全赖在他身上。这些历史疑问且不去辩论,有一点确定无疑:他是晚清最重要的大臣,尤其在与洋人打交道、办洋务方面,是不二人选。他做得不一定全对,但他这个人很重要。

曾国藩在中国读书人心目中的形象,比李鸿章清廉、高大、谦和,更对得起士大夫的名称。然而,欧美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曾国藩寒酸,衣着不得体,说话也不得要领,装腔作势、捉摸不透,而李鸿章有贵族风范,个子高大,声音洪亮,谈吐得体,衣着光鲜,洋人更乐意跟他打交道。

李中堂真的如欧美人所言,是贵族吗?不是的,他的家族其实寒酸得很,看看他的家书就知道了。李鸿章成为朝廷重臣之后,在写给弟弟李鹤章的信里曾提到早年家境的不堪和贫寒:“前吾祖父穷且困,至年终时,索债者几如过江之鲫。祖父无法以偿,惟有支吾以对。”

老李的爷爷李殿华是个没有任何野心的农家子弟,曾经想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栽了两次跟头后,心灰意冷,待在乡下守着那几十亩薄田和一座三进瓦屋过日子。家里人口多,田又少,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和财产性收入,李家穷得举债过日子。一到年终,前来索要债务、催着还钱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李爷爷也没办法,只好支支吾吾应对:“行,过一段时间还,请再等等……”

实在躲不过了,李爷爷就拆东墙补西墙,借新债还旧债。李鸿章在家书里写道:“支吾终非久长计,即向亲友商借,亦渐为亲友所厌。”变了债务对象,不变的是偿还能力,欠着永远就是欠着,李爷爷因此成了亲友们眼中的“鬼见愁”,为人所厌恶。

在这无穷无尽、前仆后继的新旧债务中,李家的前途在哪里?人生在最关键的瓶颈时期,总得有个导师指点迷津。李家的导师就是姻亲、李鸿章称为“太伯父”的周菊初。周菊初的家境颇丰,常常接济李殿华,也不计较李家还不还债。李鸿章就在家书里感激地写道:“其时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稍有积蓄,时为周济。”周菊初不仅从物资上提供帮助,还指点迷津,“并劝祖父以勤俭,并亟命儿孙就学”。他劝李殿华:兄弟,你工作要勤快些,用度要节省些。不过想要彻底脱贫致富,还得让你的儿孙读书啊。

得到了指点的李殿华发狠了,教训四个儿子,也就是李鸿章的叔伯父亲道:李家这么穷,爹爹我也没啥本事,但你们要争气,给我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从而让我李家彻底翻身。

从李鸿章的家书可知,他当年就生活在这么一个贫寒而充满励志色彩的家庭里。

传奇:

考场写出

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周菊初的指点对李家的发达起了指导性的作用,李鸿章在信中承认了周老的功劳:“吾祖父从其言,得有今日。”“非有周老太伯,焉克至此?”

李家四兄弟用功读书,很快见成效,开始有人中秀才了——他就是李鸿章的老爸、家里的老四李文安。接着,李文安又不断给这个穷困大家庭以惊喜:中了秀才后中举人,最后还中了进士。身份的改变让李家的地位在当地一下子拔高,“遂为庐郡望族”,成了庐郡的一大望族,所谓庐郡,就是现在的合肥。通过读书成为望族,这在当时是一条社会公认的上升通道,给了陶澍、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一拨人一条上进的途径,通过科举出来的人才也能担当近代社会大变革的大任,他们学的八股时文其实还是有能量的。

李家发展的步伐在李文安的时候快了起来,但没有想到李鸿章这小子更快。李文安35岁中举人,39岁中进士,速度算快的了。而李鸿章18岁成秀才,21岁中举人,24岁就中进士,令这个家族加速度前进。

这些家族辉煌史就没有必要重复了,重点是科举这条人生上升通道,有没有一点创造性的东西呢?恰好记者手上有李鸿章当年参加秀才考试的试题,有趣得很,居然考的是一则爱情神话,要考生对这则美妙故事发表看法,也可以自由发挥改写情节。

作文题目是《天台仙子送刘晨阮肇还乡赋》,刘晨和阮肇是汉明帝时的两个农民,外出碰上仙女,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后来思乡欲归,两位仙女妻子送他们回去,结果回到家乡,却发现物是人非,人间已过几百年。考生李鸿章是怎么写的呢?

感情丰富的李鸿章极力描绘了相爱中男女的情状,这里不好展开全文,且摘一二以飨读者:“我见犹怜。携手而偕来洞口,相窥以笑,牵裙裾而同到仙家”,这是男女初见面时的相爱相怜,爱情充满神秘和温馨;“遇真奇遇,亏他前世能修。享此清福,可赋白头,共结丝罗,自必是天长地久,同偕琴瑟,应不致云散风流”,这是凡人与仙女在仙境结为连理的恩爱写照;“不无花草,枉自芬芳;仅有烟霞,为谁点缀?早知今日难逢,反恨当年轻别。”刘晨和阮肇这两个傻小子回乡探亲一趟回来,发现已找不到来时的路,仙女去无踪,旧日恩爱已云散,只剩下花草和烟霞,今日不能再相逢,只恨当年轻易离别,何等惆怅。

李鸿章满纸写的都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尽是缠绵悱恻,在封建时代,这合适吗?合适!这是安徽学政说的,马上录取为第一。这里不想说所谓的励志发愤,而是感叹当年的科举考试也不是那么没人情味。李家四兄弟到李鸿章这一辈,苦读出来的不是应试机器,而是有情有趣、有创造性的中华读书人。

感恩:

回报恩人

建家族慈善业

我们还是回到家书上来。李鸿章回忆当年家道艰辛的同时,也以满怀感恩的心情讲到姻亲周家的现状,“今周姻太伯之后,亦如吾祖之穷困,亟应筹款救济,以报昔日之功。”如今李家大恩人的后人也穷困潦倒,李鸿章决定实施救济,他写这封家书就是号召弟兄们回报当年的大恩人。李鸿章说到做到,自己先给周家寄去五十两银子,年底打算再寄去一百两银子。他还催促弟弟李鹤章,你如今经济状况也不错,“当可分任其劳”。

李鸿章在这个基础上又做进一步发挥,希望李家兄弟筹集十万银两,学习宋朝的范仲淹,“仿范文正之例”,办一个义庄,救济家族里的穷人。这个理想,不知李鸿章有没有做到,但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式的一种感恩模式,或者说慈善模式,自己经济富裕了,就开始接济家族和地方,从春秋时期的叔向到宋朝的范仲淹,都走的是这条道路。钱文忠教授就曾对记者说过:地方出去的高官贤达,都喜欢在家乡买田置产,表面上是用来收租的,其实他们多数分文不收,完全用来接济地方。

这种中国古典式乡情感恩,或许是我们的读书种子得以绵延不绝的一个原因吧。

查看更多关于【野史秘闻】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北洋水师 李鸿章为讨好慈禧曾在颐和园演练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莫道昆明池水浅,原来是为练海军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

0评论2020-12-311062

李鸿章面对的另一场战争 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

0评论2020-12-313649

“吸烟仪式”上李鸿章的举动让俄国总理震撼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被派前往庆祝。但是李鸿章在加冕典礼的两个星期就因为中东铁路的事情抵达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尼古拉二世特意授命其总理大臣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全程接待。这是俄国史无前

0评论2020-12-303540

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原因 李鸿章用人唯亲
清王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北洋大臣李鸿章负有最直接的领导责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李鸿章提拔重用了两个平庸无能的安徽籍将帅——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由此一来不仅毁掉了丁汝昌、叶志超两人,而且最终导致了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事中的全盘惨败

0评论2020-12-301762

女作家张爱玲和李鸿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1896年,正值清朝内忧外患的时候,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在一个豪门大家庭中出生了。刚刚出生之时,她的名字叫黄素琼。他是清代黄宗炎的女儿,她的爷爷是清代长江七省的水师提督,也是当时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副手。所以说,黄逸梵的家庭背景在当时也是不容小觑的

0评论2020-12-294344

历史解密: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就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对其疏远。为了起死回

0评论2020-12-291487

清朝末年重臣李鸿章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李鸿章一生多与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国内外轰动的还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访美。当时的李鸿章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为了宣传他的洋务运动,为了能使大清的国力昌盛,也为了保护中国人在国外的利益,他访问了美国。当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举国关注,国际上也

0评论2020-12-292813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

0评论2020-12-281522

李鸿章日本签订《辛丑条约》时有着怎样的无奈
1894年8月1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的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朝着李鸿章最不愿看到的局面直转而下。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地听到传来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谁都苦涩,比谁都委屈,也比谁都愤懑。他

0评论2020-12-264836

李鸿章是不是真的很卖国?
李鸿章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重臣。近代一些著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代表大清国签订的。有些国家甚至还点名要求李鸿章去签订条约,因为别人去他们不放心,例如中日《马关条约》,那么李鸿章是不是真的一点都不爱国呢?李鸿章当时七十多了

0评论2020-12-253612

李鸿章厉害吗 李鸿章和曾国藩相比谁更厉害
李鸿章厉害吗,如果问你李鸿章厉害吗,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这个小编是非常赞同的,他是晚清时期的军政重臣,所以说他是非常厉害的人物,而他一生当中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可以称之为厉害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李鸿章这个人。李鸿章和曾

0评论2020-12-243599

1896年李鸿章访问俄国曾受贿300万卢布?
1896年5月18日,中国特使李鸿章到俄罗斯旧都莫斯科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根据美国记者的报道,在参与典礼的各国来宾中,李鸿章所受到的欢迎最为热烈,其排场仅次于加冕典礼的主角沙皇夫妇的入城仪式。当然,在红地毯、仪仗队和隆隆的十九响礼炮声中,俄国

0评论2020-12-243746

甲午战争之后 李鸿章竟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说起李鸿章这个人,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在历史学界有一个说法:“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外交家,一位是周恩来,一位是李鸿章,半个是顾维钧。”但是人无完人,李鸿章也犯过一系列的错误。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更是对日本恨得咬牙切齿。这和当时全国的

0评论2020-12-243740

李鸿章的淮军兴起之路 能平定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起事后,清廷突然发现:朝廷厚养了两百多年的八旗兵、绿营兵,全然是些废物。不得已,只能求救于汉人乡绅组织的团练。当时正在湖南丁忧的曾国藩,于是顺理成章地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地方武装:湘军。清廷最后能平定太平天国,靠的基本上就是曾国藩的这支

0评论2020-12-232418

揭秘:李鸿章的家族后人竟然有3位亿万富翁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

0评论2020-12-232652

李鸿章曾谈近代日本变革 委身欧洲制度遭唾弃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

0评论2020-12-223119

李鸿章后代中三位是亿万富翁 李鸿章后人现状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康有为称李鸿章是“维新之同志”;梁启超评价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毛泽东在《讲堂集》说“水

0评论2020-12-221421

张爱玲与李鸿章有什么血缘关系?张爱玲身世之谜
张爱玲与李鸿章的血缘关系?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张爱玲的贵族出身,她与李鸿章之间的血脉渊源,作为前朝大老的外曾孙女,张爱玲并未享受过太多荣华富贵的遗泽,相反,她的一

0评论2020-12-202475

大清朝能穿黄马褂的只有这些人 李鸿章最拉风
清初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推出了各种名誉工具,比如加“巴图鲁称号”、“赏戴花翎”“封爵”“世袭”等,这些做法虽然让受到封赏的人感到荣誉备至。但是相比较“黄马褂”而言,终究少了一份亲近感,因此打黄马褂上市的那天起,它就被视为无尚的光荣。马褂原本

0评论2020-12-203438

近代“背黑锅”冠军李鸿章 所受委屈比窦娥还冤
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受屈辱,趟混水,涉险滩,挨谩骂,当替罪羊,并替太后一党背历史黑锅的烂差使。从能力上看,让满蒙亲贵卖国都卖不出好价钱,无德无能无知,只会说正确的废话,以及百无一用的大话套话假话,里外不是人的差使都

0评论2020-12-203959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