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名将洪承畴的人生落差 反映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

风云人物  2020-12-22 01:450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是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衰而前进,而其中不同民族不同利益集团的剧烈摩擦,则会产生出大量的人物事迹。满清代明是中国古代史最后一次封建王朝的更替,站在不同利益集团的角度,涌现了大量被后人称叹的历史人物。而从讨伐农民军、官至兵部尚书到兵败投降、贰主而臣的洪承畴,称为明末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也不为过。

洪承畴的人生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围剿农民军,为大明南北征战——率大军与后金决战松锦——兵败投降,为大清出谋划策,每一段经历都映证了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泉州人。微时家境贫寒,但聪慧好学,在洪启胤的资助下完成学业,并获得其高度评价:家驹千里,国石万钧。万历四十四年,获得进士出身后,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启七年,升职为陕西督道参议,由此开始其同农民军缠斗的阶段。

明朝自明熹宗天启年后,便一步步走向衰亡。外有后金八旗劲旅寇边,蒙古各部时有袭扰,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烽烟四起。朝堂之上官宦争斗、君臣不一,军旅之中各有山头,扣饷缺额严重,军力孱弱。崇祯初年,苛捐杂税繁重,适逢全国性大灾荒,民不聊生,各地民众压迫已久,如同毒瘤发作,由陕西而至全中原地区爆发大规模叛乱。

自宋以来,一军主帅常以文官指挥,宦官监军。洪承畴一开始以文官参政跟随三边总督杨鹤围剿农民军。崇祯二年,农民军围困韩城,杨鹤手中无将可用,情急之下,洪承畴自告奋勇带兵出战,斩敌三百余,一时名声大噪。但随着围剿进程的严重受挫,洪承畴的围剿理念与杨鹤产生巨大的分歧。

崇祯帝采取对农民军以抚为主的政策。然而叛乱初期农民军战斗力不如官军,打不赢就跑,跑不赢就降。同时各地官员为了完成朝廷任务,苦于军力不够,只能采取安抚的政策,大量招降农民军。而朝廷也无力养活饥民,李自成也多次诈降,养精蓄锐后降而复叛。因此,农民军越剿越多,大明财政军力陷入泥淖。

洪承畴基于与农民军的直接斗争经验,指出长期围剿不力的原因,替杨鹤接任陕西三边总督后,改“边剿边抚”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集中兵力围剿农民军。指导方针转变后,各路官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洪承畴凭借这些胜利扭转了初期官军作战不力的局面,取得了皇上的初步信任,成为当时朝廷围剿农民军的主要军事统帅。

崇祯九年洪承畴配合名将孙传庭于黑水峪俘杀高迎祥,崇祯十二年陕西最后一股流寇被击败,李自成仅余18骑躲入陕南商洛山中,各地叛乱逐渐平息。但是风云突变,内贼尚未安复,边境再次告急,崇祯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兵分两路,一路围困京师,一路攻占义州,围攻锦州。崇祯觉得农民起义逐渐平息,无法再兴风作浪,又担心后金军势大,命洪承畴和孙传庭率军保卫京师。一步之错加速了明王朝灭亡的进程,也改变了洪承畴后面的人生轨迹。

崇祯十二年初,京师之围稍解。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率领自己打击农民军训练出来的陕西精锐兵士远赴辽东,统领山海关、宁远等辽东将士。此时,中原农民军声势渐小,各地起义逐渐绝迹,军队士气高涨,崇祯一朝迎来最好局面。同时在围剿的过程中,洪承畴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干和战略头脑,深得崇祯信任。

皇太极围困锦州、宁远长达两年,锦州守将祖大寿多次发书像朝廷告急,崇祯和满朝文武构想趁此时机与后金军决战,一劳永逸的解决辽东边患。于是明廷调集大明最后精锐,遣洪承畴统领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等八总兵,九边精锐十三万、马四万集结宁远,与清兵会战。

然而大明兵士虽盛,可积弊已久。军队内部山头主义严重,洪承畴虽然名义上统领八位总兵,而真正能够得心应手的,只有自己从陕西战场带来的嫡系部队。辽东军队自袁崇焕死后,便逐渐不听调唤,明廷只能以重金维系。其他边防军队对辽东事务也不熟悉,洪承畴本人也未与后金交锋,对后金的作战方式和军事实力没有直观的经验,边防事务也要依赖辽东军队,洪的处境相当尴尬。

同时明廷常设监军一职,多为皇上亲近之人,不是宦官,便是不懂军事的兵部文官。洪承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时间缓冲,无法全面深入熟悉辽东形势和后金战力,也没有机会磨合各部矛盾,又常受制于监军。明军在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且相当致命的形势下,贸然与金军决战,后果也就可想而知。

崇祯十四年四月,明军于乳峰山初战金军,进展顺利。洪承畴初战金军,不敢冒进,入驻宁远,兵部尚书陈新甲和监军张若麒多番催促其“刻期进兵”。洪承畴不仅精通军事谋略,更是侵浸官场多年,谋略深邃,颇负权术,深知监军代表着皇上,为求个人安危得失,向陈新甲、张若麒屈服,军队指挥权落到张若麒这个不懂军事的意气书生手中。

这也反映出洪承畴非常在意个人利益,其日后投降后金也就是情理之中。这样的个人心计盘算在明末十分常见。本来军中各部均有心机,将不由帅,而此时最高统帅权飘忽不定,明军内部更加混乱了。随后的贸然出击正入后金军“围城打援”的圈套之中。

七月,明军在宁远誓师,开赴锦州城南。皇太极闻信急援,昼夜兼行500余里,分军驻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就地挖壕,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断绝松山要路。

明军此时正逢内部发生分歧,各部并未同心协力作战,与后金军两战不利,形成相持。然而皇太极终究棋高一着,后金军趁着涨潮夺取明军囤积在笔架山的粮草。

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军上下陷入更大的分歧。洪承畴主张就此与后金军决一死战,可是各部总兵基于明军与后金作战多为败绩,惧于金军实力,此时粮草被夺,决战胜算太小。若胜必为惨胜,各部损失过大,若败能够完整的带领部队撤出,朝廷就不会追究太大的责任,甚至可能还会奖赏。

总兵们各有心思,都主张撤退。最终决议清晨突围,可大同总兵王朴惧怕突围不成,当夜率部趁夜逃跑。这一举动顿时惊动其他各部,结果明军“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黑夜中陷入混乱和恐慌,将士散乱。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及其他总兵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此时人马损失不多,但各部散乱,被金军分别围困在各地,已失去与金军决战的实力。

崇祯十五年一月,明廷命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军援赴松山,可是“皆敛兵不敢出”。洪承畴多次派军突围,都被击溃。听闻援军将至,派军六千夜袭不成,援军逡巡而不敢进。洪承畴困于松山半年之久。副将夏承德暗中投靠后金军并作内应。

二月,金军破城,洪承畴被俘。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三月,锦州守将祖大寿走出内城,投降后金。至此,历时两年之余的松锦会战以明军大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精心构筑多年,历经孙承宗、袁崇焕督师的关锦宁防御体系完全崩溃,此后明朝再也无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洪承畴也迎来了其人生的最后悲剧阶段。

洪承畴降清经历了一个较为长久的挣扎,其最终的决定也令数百年史学研究者困惑不已,我想站在一个人的角度,通过洪前后所作所来为,分析其内在的原因。

洪承畴初败被俘时,痛骂劝降之人和满清上下,后来又绝食多日,在此时可以说洪是真心求死,顾全名节。洪若赴死,满腹才华就此化为尘土,内心深处必定非常自惜,他在投降清军后积极献策除了为了站稳脚跟,也不排除是想施展才华。

同时洪此人非常在乎个人利益得失,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在生死面前谁都会犹豫。松锦之战中,洪不敢擅自夺权,也不敢抗旨领军,将大军指挥权拱手让于监军,就是忌惮张若麒所代表的朝廷。洪侵浸明末官场多年,深知明廷政治结构和官场规则,此战若胜,洪作为主帅必定首功,若败,有监军擅权可洗脱主要责任。

洪在松锦决战如此重要关头都这么在意其个人得失,被俘之时对生死犹豫也就不足为怪。其次,洪对明廷也是绝望至极。明末军事实力虽然退步极多,可是面对后金还是有一战之力,火器等方面一直优于后金,崇祯十三年都能组织起大军与后金决战,且战事初起一度占据优势。但苦于军内山头众多,贪腐、扣饷、缺额、自保、练兵不力等问题,极大的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

同时明廷官场政治黑暗,官相倾轧宦官害政,东林误国,党派林立,和,不能一直对外,败,不可同仇敌忾。崇祯本人喜杀无常,事必躬亲,任人多疑,有始无终,挫败不起,并非明君,明朝也不可能再度中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对于如此看重自己的洪承畴来说,投靠明君才是最佳选择。

洪在转变态度之后,考虑的便是投降后的安排了。皇太极派遣多人前来劝降都被骂走,为何范文程前来便可以详谈良久?只因范文程身份不同,是皇太极极其倚重的汉臣,范前来表示皇太极十分重视招降之事。洪对待投降的态度缓和,范看到事情已经出现转机,立即回禀皇太极,下一步只需皇太极亲自出面,给洪承畴极大的台阶和尊重即可。

至于清史稿记载的范回禀说“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其实并非如此,洪承畴既然在困境中尚且爱惜他的衣服,那为什么不能说他更爱惜他的名声。若洪绝不降清,范回禀就会改为“承畴必死,惜其衣,况其名乎?”后来皇太极便亲自探视,将貂皮解下亲自给洪披上,洪也见好就收,立即拜倒降服。

洪承畴是明末难得的帅才,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头脑。但处于明末官场泥淖,不可能独善其身,否则也干不到蓟辽总督之位。松锦一败投靠后金,站在当时的角度是大节有亏,甚至为满清后人不齿。站在发展的角度是有利于民族融合,殊不知此融合代价何其之大。纵观洪承畴一生,为大明勘定内乱立下主功,松锦败亡负有主要责任,投靠后金败辱一生清誉,前后落差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叹息。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洪承畴被俘后降清另解 怕被崇祯皇帝“问责”?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知人善用——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最重

0评论2020-12-293201

明朝末年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 洪承畴与袁崇焕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军也不畏惧,在宁远城守

0评论2020-12-282904

明朝的第一卖国贼竟是洪承畴 吴三桂只能排第二
明朝是继元朝之后中国又一个大统一的政权,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至崇祯末年,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国内发生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关外兴起了满洲人这支新兴军事力量。明朝可谓是处在一个风雨飘摇之时。正所谓板荡见忠臣,可是此时的明

0评论2020-12-262955

揭秘洪承畴究竟为何一定要投降满清?
说洪承畴降清这件事,似乎总离开历史上的孝庄皇后,这位传说中的大明才子据说是被设计同她发生了羞耻的关系从而投降的。那么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我们一起看看吧。洪承畴,明清两朝重臣,公元1593年到公元1665年,字字彦演,号亨九,汉族人。

0评论2020-12-241023

洪承畴为何投降清朝?清朝是用什么方法劝降的
洪承畴,明清两朝重臣,公元1593年到公元1665年,字字彦演,号亨九,汉族人。他出身望族,是武荣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属东轩五房,书香门第。但是到了他曾祖父辈,已经家道中落,洪承畴从小的时候就聪明好学,思维灵敏。7岁启蒙,8岁时,他的外祖父

0评论2020-12-221948

历史上皇太极为何能够容忍庄妃色诱洪承畴?
皇太极的战争策略我们都是听说过一二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一位女性能够把一个英雄收服过来的话,不但不会受到族人的鄙视,相反,她也会像英雄一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与尊敬。这就是皇太极为何能容忍庄妃色诱洪承畴的真正原因。据说,还在松山城中时,就曾

0评论2020-12-162479

如何客观评价洪承畴?洪承畴是功臣还是罪臣
洪承畴(1593~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后降清,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 获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其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如何正确

0评论2020-12-124439

洪承畴投降因为禁不住孝庄太后的诱惑吗?
清廷一再劝降,洪承畴坚决不降。劝降的满将见洪承畴怒目而视,死不开口,就举刀欲杀承畴,他竟“延颈承刃,始终不屈”。据《清史稿?洪承畴传》记载:上欲收承畴为用,命范文程谕降。承畴方科跣谩骂,文程徐与语,泛及今古事,梁间尘偶落,著承畴衣,承畴拂去

0评论2020-12-024620

洪承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洪承畴功绩
洪承畴(1593年-1665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

0评论2020-12-021937

揭密劝降洪承畴的三个版本 庄妃色诱可信否?
据说,还在松山城中时,就曾经有人劝说洪承畴投降,被他坚决拒绝。因叛将献城而被俘后,清兵把他带到主帅面前,强迫他下跪,他轻蔑地说:“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 ”摆明了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个铮铮铁汉为何后来又改了主意呢?史上最

0评论2020-11-274544

导致明朝灭亡的最大罪人不是吴三桂而是洪承畴
话说李自成占领北京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身亡,明朝作为一个统一政权灭亡。不久李自成招降吴三桂不成,于是攻打吴三桂。而吴三桂则倒戈相向,引清军入关。最后吴三桂和清军打败了李自成和南明势力,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灭亡的最后一根稻草。吴三桂山海关

0评论2020-11-221944

洪承畴相关故事四则
(一)洪承畴求学相传洪承畴童年时期家道贫寒,十二岁的时候只好从溪溢学馆休学回家,帮助母亲一块磨豆腐度日子。每天清晨,小承畴头上顶着豆腐板,走街串村,四处叫卖。卖了一段时间,他觉得在水沟学馆卖豆腐销得最快。水沟学馆在英墟街巷里,先生是英都乡有

0评论2020-11-223858

洪承畴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汉奸 秦侩排不上号
洪承畴本是明王朝的重臣,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官至三边总督、蓟辽总督。但在松锦战争中,洪承畴受明兵部尚书陈新甲掣肘,不能实现自个的战略思路;加上那时明王朝现已非常糜烂,崇祯帝也不能给洪承畴以支持,导致松锦战争失利,他自个也被清军所俘经过清最高

0评论2020-11-201699

松锦之战的责任不在崇祯 洪承畴用兵特点被掌握
历史将松锦之战明军失败归于崇祯催兵过急,但研究发现问题在洪承畴计战不及皇太极所致。个人意见,文明话题,欢迎善意批评指正、拒绝谩骂。崇祯13年4月,后金军(这时应叫清军了)围困锦州开始,先是外围据点陷落,然后被清军掘壕围困,明守将祖大寿仿佛又

0评论2020-11-091673

洪承畴降清朝 真是贪恋考庄皇后美色吗?
据野史上说,洪承畴被抓宁死不降,范文程说洪承畴好色,于是皇太极派庄妃以色相诱劝降。首先,庄妃是蒙古人,嫁给满族人,又长年在后宫不得宠,想来皇太极不会为她请家教教汉语。直到清兵入关之后,我们还经常看到有记录说孝庄跟大臣们用满语交流。你要想想咱

0评论2020-11-052990

皇太极为什么能容忍庄妃色诱洪承畴?
据说,还在松山城中时,就曾经有人劝说洪承畴投降,被他坚决拒绝。因叛将献城而被俘后,清兵把他带到主帅面前,强迫他下跪,他轻蔑地说:“我乃天朝大臣,岂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摆明了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这个铮铮铁汉为何后来又改了主意呢?史上最“

0评论2020-10-314866

洪承畴为何降清 孝庄劝降洪承畴是否确有其事
洪承畴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一生对于儒学研究颇深,但是在被清朝俘虏之后却没能守住自己的气节,投降了清朝。对于洪承畴的投降说法不一,主要有着三种说法,有说是洪承畴发现了大明大势已去,皇太极又是一代明君才降了清朝的;也有说是孝庄色诱的;还

0评论2020-10-303398

皇太极无计可施 孝庄亲施美人计拿下了洪承畴?
1641年,大明和大清一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在松锦展开。清方皇太极抱病上火线,亲自指挥。明方洪承畴统领总兵8人,兵力13万,大明集最后的家底于松锦一役。历时两年的松锦之战最后以明军失败告终,自此山海关外诸险隘悉数落入清军之手。明军统帅洪承畴被俘

0评论2020-10-224929

范文程如何断定洪承畴会投降 明末叛臣洪承畴
明末最有争议的汉奸,居然不是吴三桂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其实不一定从汉奸,英雄的角度上出发,有时候从细节上看一个人可能也会更有意思。洪承畴,明神宗万历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

0评论2020-10-222007

洪承畴后裔 洪承畴和夫人共育有三个孩子
洪承畴后裔,历史上的洪承畴还是有一定名声的,这使得大家都非常的好奇,那么我们都很好奇洪承畴的后人到底是谁,下面内容将为大家来详细的介绍一下洪承畴的后人,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就能够知道洪承畴到底有哪几个孩子,洪承畴和夫人之间总共生了三个儿子,

0评论2020-10-173052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