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悲情刘基 怎么躲也躲不过去的宿命

风云人物  2020-08-21 06:480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因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帝国而驰名天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可悲的是,这样一位料事如神的千古功臣,最终却落得个被毒死的下场。

何以至此呢?是刘基贪图功名利禄、不懂得功成身退吗?非也,聪明如刘基者,自然懂得受恩深处宜先退的道理,并且两次主动辞官,效仿汉代张良,急流勇退,打算做个自在闲人,以此躲开官场的明枪暗箭,可是,他却怎么也躲不过去,杀身之祸在劫难逃,令人不胜悲叹。

早在元朝末年,刘基就曾经历了两次官场沉浮,这使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心灰意冷,于是决意归隐江湖,便与友人寄情山水,纵酒放歌,开始了自由自在的隐士生活。

这时,有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刘基的隐居生活,这个人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攻下浙东后,仰慕刘基的才名,同时也为了笼络天下士人,便主动召见刘基,请他出山做官。刘基毕竟受儒家思想浸润太深,心中的那份匡扶天下的理想未全部消失,被领袖人物朱元璋重新唤起,便毅然抛弃了隐居的念头,再度出世,做了朱元璋身边的一个谋臣。

此后,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为朱元璋问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许多重大战略问题上,朱元璋正是由于听从了刘基的建议,才取得了胜利。

刘基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道理,所以,开国不久,就主动向朱元璋提出了致仕的申请,打算再次归隐山林。但时天下草创,正当用人之际,朱元璋没同意让刘基走,并给了他一个御史中丞当。

这个官儿在御史台属于三把手,没什么实权,刘基本可以每天上班走走过场,乐得个逍遥自在。可刘基主张依法治国,主张对各级官吏严肃法纪,结果得罪了一些人,弄得大家都对他心怀怨怼。得罪一般人没什么大问题,可刘基后来把当朝宰相李善长也得罪了,宰相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原来,李善长有个亲信,叫李彬,是中书省的一个中层干部,这个人被查出有严重的违纪行为,刘基便准备将他开刀问斩,但此人得到了李善长的袒护,李善长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刘基耿直的本性,不允许他这么做,他派人将此事的奏折送到了开封,上书皇帝说:此人(指李彬)罪大恶极,不杀之,廉政建设以后就没法开展了,我们已经判了他死刑了,现在请你做一下死刑复核批复。朱元璋因为身在外地,不了解这里面的人事牵扯,就按照规矩批了。

刘基拿到了死刑复核令,立即把正在参加祈雨仪式的李彬拿下,就地正法了。这一下可惹恼了李善长,于是,等到朱元璋一回来,他就恶人先告状,弹劾刘基,说他在祭坛前杀人,犯了大不敬之罪。见宰相开始弹劾刘基了,平时对刘基怀恨在心的那伙人便一拥而上,都纷纷上书弹劾刘基,刘基便身处四面楚歌之中,危险已经迫近了。

对于李善长等人弹劾刘基的罪名,朱元璋并没有追究,但几天以后,朱元璋突然找刘基谈话,问他天为什么久旱无雨?刘基说,天之所以不下雨,是数万名阵亡士兵的妻子居住在营房;有一些工匠死亡后没有埋葬,所以阴气郁结。朱元璋同意了刘基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数日后,仍未下雨,朱元璋便把刘基召来,狠狠地数落了他一顿。刘基是何等聪明之人,主动提出“告归”的请求,朱元璋同意了,刘基便结束了官场生涯,回家养老去了。

按理说,在斩杀李彬这件事上,刘基没有做错什么,朱元璋为什么还要让刘基下岗呢?主要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矛盾。当时,朱元璋当时倚重的是宰相李善长,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盟主,刘基得罪了李善长,就等于是得罪了整个淮西集团。朱元璋权衡利弊之后,他不得不牺牲掉刘基。

刘基回到老家后,本想好好养老,过一过清闲的日子,可哪成想,朱元璋又把他想起来了。刘基走之前,曾给朱元璋提出了几点忠告,其中有一条,是让朱元璋集中力量消灭蒙元的残余势力。但江山在握、志得意满的朱元璋,当时没能重视刘基的这条建议,结果逃回大漠的蒙元残部成了北部边疆的大患。

朱元璋这才意识到刘基是不可缺少的;加上对李善长的逐渐失望,便又想起刘基的好来,便给刘基手书一封,书中写道,爱卿啊,你告假这么久了还没回来,我非常想念你啊!现在天下已经统一了,你应当马上回来,我们共同开创大明王朝的千秋伟业!我说的这番话,都是出自诚心啊!

刘基接到此书后,自然感激涕零,立即启程回到京师,以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这时朱元璋对李善长已是很不满,打算撤掉李善长,以刘基取而代之。

但刘基却很清醒,在当时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况下,他自己即使当了宰相,也无力和那些人抗衡,所以便坚辞不受,力劝朱元璋继续任用李善长为相,说李善长善于调和各部官员;说如果房屋想换顶梁柱的话,也得找棵大树换,我这根小树是支撑不起的。朱元璋见刘基态度很坚决,只好作罢。

就这样,刘基重新回到了权力中枢,再次成为了朱元璋的肱骨之臣。但他没有志得意满,而时刻提醒着自己要找机会急流勇退。这样一直干到洪武四年,见天下下局势已经稳定,而且汪文洋、胡惟庸之流进入了权力中心,担心将来自己会遭到他们的陷害,便又萌生了退隐的念头,于是再次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挽留了一番,但刘基的态度很坚定,朱元璋只好同意了。

刘基第二次返回老家,这一次,他是真打算彻底退休,不再过问任何官场中的恩怨是非,只想流连于山水之间,饮酒谈诗,著书论文,“朝入青山暮泛湖”,做一个自在达人。

有一些人仰慕刘基的大名,便前来拜见,可刘基总是想方设法拒绝。刘基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明智之举,虽然自己已经回了老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民,但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是不会放心自己的,自己如果不避嫌,今天接见这个人、明天接见那个人,就会给人结党营私之嫌,那样一来,灾祸就不远了。

按理说,像刘基这样处处小心谨慎,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过日子,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吧?可是,尽管如此,刘基也没能躲过灾祸,因为有人还惦记着他,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

胡惟庸之所以对刘基耿耿于怀,缘于朱元璋同刘基的一次对话,那一次,朱元璋和刘基探讨宰相的人选问题,期间谈到了胡惟庸,朱元璋问:“胡惟庸这个人怎么样?”刘基见朱元璋问起了胡惟庸,立即面露不屑的神情,说:“此小犊,将偾辕而破犁。”意思是说,胡惟庸只是一个小牛犊子,给他这样的重担,会坏了陛下的事的。

胡惟庸因此就对刘基恨之入骨,处心积虑地想找个机会报复刘基。便暗中指使亲信诬陷刘基,说刘基在一块有“王气”的土地上为自己建造坟墓,有不臣之心。朱元璋接到这份弹劾后,立即下旨,免去了刘基的退休金;刘基一看大势不妙,立即进京请罪,并留在了京城,想解除朱元璋对自己的疑心。但朱元璋的态度却并不明朗,既不治罪于刘基,也不安慰他,来了个不予理睬。刘基因此忧心忡忡,大病不起,朱元璋闻讯,便派人将他送回了老家,一个月以后,刘基死去了。

关于刘基的死因,有一种说法,说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刘基死后的第四年,御史中丞涂节上书揭发,说刘基重病在床时,胡惟庸曾派心腹医生前往探视,给开了一副药,刘基服用后,病情加重,回到老家一个月后即死去。

这一段公案,到了明史专家吴晗那里,有了新的结论,吴晗经过多方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刘基被毒,出于明太祖之阴谋。胡惟庸旧与刘基有恨,不自觉地被明太祖所利用。”

这一大胆的提法,试想一下,那么多功臣都被朱元璋杀掉了,他能放得过刘基吗?想来他欲杀刘基之心早就有了,只是没找到适当的借口。恰好胡惟庸与刘基有过节,欲治罪于刘基,朱元璋便决定借胡惟庸之手杀掉刘基。

刘基对官场的水深水浅早已心知肚明,也懂得树大招风、官大招祸的道理,所以一直想仿效汉朝的张良,功成身退,归隐山林,远离风暴的中心,做个逍遥达人。可是,这一简单的愿望他竟无法实现,最终还是落得个被毒死的下场。

其实,即使没有胡惟庸的加害,刘基也不可能得善终,因为朱元璋总会找到除掉他的借口!这是造成刘基人生悲剧的客观原因,如果从刘基自身找原因的话,是儒家那种兼济天下的思想害了他,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不满足于只是谈诗论文,不想只做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总想着“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怀揣经天纬地的理想,欲拯救苍生于水火,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何乔远曾在《名山藏》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基决计趋建康,众疑未决,基母富氏曰:‘自古衰乱之世不辅真主,讵归万全哉?’”认为在乱世从政,很难有好的下场。可惜的是,刘基没有听从母亲的意见,执意要出山辅佐明君圣主,结果被富氏不幸而言中。刘基终究没能成为张良第二,尽管再三逃避,但还是难逃宿命的结局。

这既是他本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在那样一个皇权专制的权力结构下,他怎么也躲不开的宿命。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堪比张良与诸葛亮 揭大明开国功臣刘基
人们都知道,历史上,子房张良、诸葛孔明都是了不起的伟大军师。尤其是经司马迁《史记》有关传记的颂扬、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渲染,此二位就更加地家喻户晓、非常地让人称道了。对比这两位先贤,元末明初的刘基,即刘伯温,看似不如他们那样显山露水,实际却

0评论2020-12-251608

打下江山第一功臣 刘基最后却炒了皇帝朱元璋鱿鱼
朱元璋最开始革命,是靠淮西老乡们的支持,最后才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从而完成了“麻雀变凤凰”的革命的。朱元璋在建国后,自然没有少封淮西功臣,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权倾朝野的集团——淮西派。明朝建国之初,在丞相之争中,最后李善长踩着天下

0评论2020-12-243357

刘基之死 一场由朱元璋默许的毒杀
刘伯温是明代一代其奇人,在很多民间故事中,他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推晓前后世界五百年的陆地神仙。然而这样一个奇人却被胡惟庸所毒杀,更可悲的是这场毒杀显然是朱元璋所默许的。这实在是令人叹息。刘基(字伯温)是明初的一代奇人,《明史》称其“博

0评论2020-12-221493

刘基为朱元璋破车家坟 竟出了一百个卖糖球的
站在渊德公庙前,北望岠山,三峰相拥,四水归一。就在这三峰四水之中有一块平坦、开阔的椭圆形腹地。腹地中草茂林丰、绿水长流,真是一绝妙天然风水宝地。元朝末年,有一车姓祖坟葬于其中。一日,朱元璋的军师刘基(伯温)路过这里,见这宝地之上紫气升腾,祥

0评论2020-12-193310

刘基之死 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却最终被毒杀
刘基少年就勤奋学习,博览群书,又潜心钻研,终成大家。出山之初,为朱元璋说明天下形势,指明发展方向;危急关头,他坚定朱元璋的信心,指出胜利的必然趋势,然后谋划战策,布置实施,一举奠定胜局。一、出色的才学刘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天资聪颖,

0评论2020-11-153690

刘基投奔朱元璋真的是因为算出其帝王相吗?
刘基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朱元璋称赞刘基就像子房一样智谋超凡绝伦,为后世千古传颂,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刘基在明朝为官的时候,就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学说,这就构成了刘基文化的根基。立德就是说大丈夫在

0评论2020-10-201126

李善长是受到刘基的弹劾而被朱元璋处死的吗
李善长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人物,他是我国明朝的开国功臣,他从小就爱读书,所以很有智谋,在朱元璋起义之后他跟随朱元璋征战沙场出生入死,最后被朱元璋封为左丞相,后面又加封为宣国公。李善长一身任职过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韩国公等,所以他的一生荣

0评论2020-09-013300

刘基到底是谁?刘基都有哪些大的成就
刘基又称为刘伯温,他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很多文学作品流传至今,广受传颂。刘基从小就是一名神童他12岁就考中了当地秀才,在短短数年内他就受教于当时元朝的几大著名学府,所以刘基从小就有很深的文学造诣

0评论2020-07-094088

刘基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劳不大 声名鹊起主要靠宣传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个大人物,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第一谋臣,拥有诸葛亮般的智慧,且能燮理阴阳、掌控超自然力量,是十三陵、天津、山海关的修建者,被糖人业、风水业、香菇种植业奉为祖师爷。据说,刘伯温曾在北京参加元朝“殿试”,以后帮朱棣建北京城,而

0评论2020-06-284686

历史上堪比张良和诸葛亮的军师 大明开国功臣刘基
人们都知道,历史上,子房张良、诸葛孔明都是了不起的伟大军师。尤其是经司马迁《史记》有关传记的颂扬、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渲染,此二位就更加地家喻户晓、非常地让人称道了。对比这两位先贤,元末明初的刘基,即刘伯温,看似不如他们那样显山露水,实际却

0评论2020-06-204239

还原真相 刘基功劳不大属后人神化
刘伯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人物,传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推算世间变化五百年。此外,也曾说,他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但是,翻开史书,我们发现,刘基并非如此。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个大人物,被认为是明朝开国第一谋臣,拥有诸葛

0评论2020-04-112791

刘基是算出朱元璋有帝王相才投奔他的吗
刘基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朱元璋称赞刘基就像子房一样智谋超凡绝伦,为后世千古传颂,成为了智慧的化身。刘基在明朝为官的时候,就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学说,这就构成了刘基文化的根基。立德就是说大丈夫在

0评论2020-03-284217

烧饼歌 明代开国谋臣刘基对时局发展惊人预言
那是在二十年前,大明王朝刚建立不久。一天,皇帝朱元璋正在宫殿内吃烧饼时,恰好内侍禀报,大臣刘基觐见,于是他赶紧宣召。那么刘基何许人也?刘基,明代著名大臣,世称刘伯温,他是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据说还精通“象、数、理、占”等玄理,常能预测吉凶。在

0评论2020-03-242595

李善长和刘基互相排挤吗 李善长怎么死的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跟随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文人将士数不胜数。在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人将士当中,主要分为两个派系,一派是淮西集团,为首的时建国第一功臣李善长,而李善长在朝中担任丞相一职。另一派则是浙东集团,为首的是朱元璋的智囊人物刘基,

0评论2020-03-244829

开国谋臣刘基为吴国公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刘基是明朝朱元璋的开国谋臣,在朱元璋起义推翻明朝的通知中,刘基的作用巨大,这也伟他流芳百世创造了条件,而对于刘基,还有更为重要的传说,那就是他的预言,据说刘基的预言是非常准确的。刘基的预言在他的《烧饼歌》中,这是刘基和朱元璋的一段谈话,在这

0评论2020-02-073693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