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孝陵,世界现存最长的城墙——南京明城墙,也是朱元璋的杰作。明代内城有门十三座,外郭有门18座,此即所谓“内十三,外十八”。
传说,朱元璋下葬时,也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这个说法已传述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间最经典的段子之一。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竟然把朱元葬当年下葬的传说,当成了南京代表性的一件事。
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并非空穴来风,史料上有记载,如明人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上便有这样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发引,各门下葬”。
各门下葬,是一种障眼法,实行秘葬的步骤之一,属反盗墓的典型特征。
在中国盗墓史上,如此这般生前留下遗嘱,要求将自己“偷偷处理”的古代君王,非朱元璋一人。最早实施秘葬的是南越王赵佗,赵佗死后有“秘异神密之墓”,下葬时多城门出棺。其墓在哪,至今没有被发现,孙权当年枉费了心机。
最著名的秘葬传说,发生在曹操死后。传说在下葬那天,邺城的各个城门都有棺材抬出。曹操到底葬于何处,目前也没有弄清楚,最后落下了“七十二疑冢”之谜。十六国时期的君王也喜欢“秘葬”,如后赵始主石勒,半夜从各个城门出殡,就着黑夜将棺材抬向深山中。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问,朱元璋不是与皇后马秀英合葬于孝陵内么?实行秘葬还有什么意思?问对了。
有传说,朱元璋就是要造成自己死后未入葬在孝陵内的效果,绝盗墓贼的念想。在十三城门同时出棺前,朱允炆已将朱元璋的大棺材,从皇宫的秘密通道,直接抬进了孝陵内。
但是,更有人相信,朱元璋下葬时,真身棺材根本就未抬进孝陵内,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此说一度传得很神。
朱元璋下葬后不久即传出,其真身未与马皇后合葬,而是独葬城西的朝天宫。此即过去所谓,“高皇帝龙蜕,在宫不在陵”一说。
朝天宫在城西水西门内,前有三清殿,后有大通明殿,如今是南京博物馆所在地。此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的冶城,五代时吴王杨溥在此建紫极宫。宋元时先后易名祥符宫、天庆观、玄妙观、永寿宫等。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重建此宫,并易今名。建成后,便让百官“朝贺习仪于此”。
传说,前面的三清殿下,“为明祖真葬处”。
此后不少人相信此说。清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全祖望在《从朝天宫谒孝陵》一诗称,“钟阜衣冠是与非,朝天弓剑更传疑。难寻玉匣珠襦地,但见神功圣德碑。开国谅无惭汉祖,嗣孙底是学曹丕。当年可笑山陵使,乱命何人为弼违。”
从全祖望的诗中可知,明清时期对朱元璋的葬于孝陵的正统说法,人们是持怀疑心态的。
查看更多关于【野史秘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