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学者曾说过,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古代英杰是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父祖都曾在明朝担任官职,他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之初的最高理想,大概就是与大明朝分据东西吧。他为什么要起兵反明呢?
155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生于明建州左卫一个女真奴隶主的家庭里,其祖父觉昌安、其父塔克世,都曾在明朝担任官职。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明军攻破古埒城,杀死古埒城城主、觉昌安的孙女婿阿太章系。当时觉昌安、塔克世正在古埒城,一并遭了池鱼之殃。此时的努尔哈赤刚刚二十五岁,为报杀父、祖之仇,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起兵之初,努尔哈赤并没有将进攻矛头指向明廷,而是仍臣服于明朝,每年向明朝皇帝进献大量的贡品,但另一方面加紧战备,开始了统一女真的战争。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努尔哈赤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女真人空前强大和统一。1616年,即努尔哈赤五十八岁的时候,在赫图阿拉城(即兴京)建立了女真政权——大金,史称后金。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感觉根基已扎实,决定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进攻明朝。1618年正月,他对各位贝勒大臣宣布今年即起兵反明,为此积极开展各项战争的准备工作。考虑到备战工作一旦被明朝政府所察觉,可能会导致失败的命运,因此,便借口为诸贝勒修马厩为名,派遣七百人砍伐木材,制作起兵所需的各种器具。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四月他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
“七大恨”的内容大意是:我的父亲和祖父没有折取皇帝(系指明帝)边境上的一草一木,没有扰害一寸土地,而明政府无故生事于边外,杀了我的父祖,这是一大恨。虽然有杀我父祖的仇,我仍然愿意和睦相处,曾经与边官划定疆界,立石为碑,共盟誓言:无论明人还是女真人,若是有越过皇帝边境的,看见了就应该杀,若见而不杀,则罪及不肯杀的人。明政府违背誓言,命令兵卒出边,保卫叶赫部,这是二大恨。自清河城以南,江岸以北,明朝人每年偷过边境,侵夺女真地方。我以誓言为据,杀了出境的人,理所应当。而明政府不顾盟誓,责备我杀人,逮捕了我派往广宁的大臣刚古里、方吉纳,以铁锁加身,迫使我送去十个人,杀于边境,这是三大恨。明廷派兵出边,捍卫叶赫,使我已经聘定的女子转嫁给蒙古,这是四大恨。把我数世耕种的柴河(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南柴河堡)、三岔儿(今辽宁省抚顺城东北铁岭县三岔村)、抚安(今辽宁省铁岭东南抚安堡)三路,女真人耕种的谷物,不许收获,派兵驱赶,这是五大恨。明政府偏听叶赫部的话,以种种恶言诬害我,这是六大恨。哈达部人两次帮助叶赫侵犯我,我发兵征讨,得哈达部,明帝必令我返还。后来,叶赫部又数次侵犯哈达部。天下各国,相互征战,哪有死于刀下的人,复令他更生,已经得到手的人、畜返归的道理?大国的君主,应当作天下共主,怎么偏偏与我构怨。先前扈伦四部会兵九路攻我,我始反击得胜。明朝皇帝却帮助叶赫部,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妄加剖断,这是七大恨。
在“七大恨”中,努尔哈赤列举了明王朝干涉和压迫女真的种种表现,因此它是一篇起义的宣言,是对明王朝进行民族压迫的控诉书。当时东北的女真人长期处于割据混战的局面,这种局面阻碍和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女真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迫切要求结束分裂和残杀,统一女真各部,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但明朝却不希望女真统一,希望其仍“分而治之”,于是极力阻挠和破坏女真的统一。因而一些人认为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之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代表了广大女真人的共同愿望。
有人对此持有异议,认为努尔哈赤不过是利用女真人的民族情绪,把女真人的不满引向明朝,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七大恨”只不过是他发动战争的借口。他们认为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黄衣称汗,就是背叛明朝,因而他这次起兵根本就是非正义的。
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后金只不过是个民族政权。这种在中央集权下的民族政权古已有之。况且,当时称汗者不只努尔哈赤一人。海西女真哈达部的酋长,明廷封他为龙虎将军,他亦自称汗,统辖四方。况且,当初努尔哈赤虽然称汗,但一开始并没有取代明帝的想法,让明朝居山海关以西,后金居辽河以东,将辽西作为中间地带,这大概就是努尔哈赤的最高理想了吧。他们甚至认为,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地方官僚掠夺压迫,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努尔哈赤所领导的民族起义,即使以推翻明王朝为目的也应该说是正义的!
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以后,在军事上取得一连串的重大胜利,攻占明边重镇抚顺和清河二城,屯堡五六百处,俘获人口三十余万,这不仅鼓舞了后金广大军民的战斗意志,而且狠狠打击了日益腐败的明王朝。此外,他也创造了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作战奇迹,如1618年明朝与后金之间发生的萨尔浒战役就是非常著名的军事战役。在明朝势力占优的情况下,努尔哈赤采取逐路击破的策略,将明军主力击溃,损兵折将,从而使得辽东战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明廷被迫由以前的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态势,而后金军队则由过去的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