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崇祯年的“七七事变” 中国海军在大胜荷兰海军

历史解密  2020-10-14 12:020

“海上马车夫”

在英语流行世界的今天,多数中国人对荷兰的印象,也许仅仅限于风车、郁金香之类,还有一个可能被许多人淡忘了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但在这个称号的背后,却是个曾经横扫大洋的海上霸主。不过,这个海上霸主在16世纪与中国明朝的较量中折戟沉沙,黯然收场。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当时被称为尼德兰的地方,爆发了反抗宗主国西班牙统治的“乞丐革命”。这场革命引发了后来称为“荷兰独立战争”的血性抗争,直到1609年,作战双方均精疲力竭,只好签订了一份12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从此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了。

在欧洲,荷兰与葡萄牙很相似,都极度缺乏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因此不得不向大海讨生活。当葡萄牙的元气不断消耗在从北非到日本的广大地域时,荷兰在不声不响地准备着航海业积累,到16世纪末,荷兰人已经建立起一支庞大的远洋船队。但当时通向东方的航海图掌握在伊比利亚人手中,他们对此严格保密。为探索东方之路,荷兰甚至于1593年派了一支船队搜索北极航线,最终当然是一无所获。

机会终于来了,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一本名为《旅行日记》的书。该书作者范波罗行记》,就在当年,荷兰派出了由霍夫曼率领的远航队,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来到了爪哇岛。虽然此次远航路程艰险,船队249人中只有89人生还,但他们带回货物获得的高额利润却使荷兰人随后又义无反顾地派出了第二支远征队。

首次碰撞

1604年,荷兰东方舰队副司令官韦麻朗率两艘大型战舰来到中国海面,企图先患澳门,再占澎湖,不料途中遇到大风,漂流到了澎湖岛。当时岛上本驻有防倭寇的明朝“汛兵”,因倭寇多在冬春季来犯,当时正值夏季,驻军已撤回大陆,所以荷兰人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澎湖,并自说自话地宣布此地为“荷兰据点”。

韦麻朗驻扎妥当后,让一名中国商人去大陆同福建地方官员洽谈通商事宜。在当时,中国人私自与“外番”通商乃是大罪,因此,该商人一上岸即被逮捕,明朝地方官同时要求荷兰人先退出澎湖。

也许是荷兰人把中国人当成了东南亚土著,对于明朝的这一要求,韦麻朗只当耳边风,他一面派人向明朝驻福建的税吏宦官行贿,一面写信威胁地方官,声称如果不同意贸易,即派军舰沿福建沿海进攻。结果,他们的这种做法引来了明朝50艘海军战船。

船队指挥官名叫沈有容,曾先后参加过万历朝鲜之役和东南沿海剿倭战役,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明朝政府派出这样一位将军率船队来谈判,这是荷兰人万万没想到的。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沈有容向荷兰人通报了明朝的商业政策并要求荷兰人立即离开中国领土。虽然韦麻朗本人尚能保持风度,但其身边的人却恼羞成怒地拔剑示威。面对荷兰人开战的威胁,沈有容回答道:“中国甚惯杀贼,尔等既说为商,故尔代客,尔何言战斗?想是原怀作反之意,尔来睹天朝兵威耶!汝等不曾听过我破倭海上,海水尽赤,吾不忍汝等步倭之后尘。”

荷兰人是精明的商人,虽然他们宣称开战,但当发现自己的两艘战舰已经被50艘明朝的战船团团包围、对方的指挥官又是一位底气十足的将领时,他们明智地选择了撤退。欧洲海上霸主同明朝的首次武装较量就这样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此次事件为澎湖留下了一块称为“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朗等碑”,至今仍被公认为“全台第一古碑”。

再次交锋

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1622年,荷兰人卷土重来。荷兰驻巴达维亚总督库恩派遣雷耶斯佐恩率领16艘战舰(内有4艘英国船)和1024名士兵,准备进攻澳门。下达的指令中有这样的话:“为了取得对华贸易,我们有必要借上帝的帮助占领澳门,或者在最合适的地方,如广州或漳州建立一个堡垒,在那里保持一个驻地,以便在中国沿海保持一支充足的舰队。”在西方霸权者的眼里,这些中国海港都是他们任意建立军事据点的地方。

但荷兰人低估了澳门的抵抗能力,结果一场战斗过后,登陆的800名荷兰士兵中,136人阵亡,126人受伤,40多人被俘。被击退的荷兰人在雷耶斯佐恩的率领下,于七月十一日重新登陆澎湖。库恩总督认可了这一行动,他特别要求雷耶斯佐恩攻击附近所有的中国船只,把俘获的水手送到巴达维亚作为劳力使用。八月起,荷兰殖民者开始强迫抓来的华人奴隶在澎湖兴建红木埕要塞,后来又在白砂、八罩附近兴建类似的堡垒。

澎湖要塞完工后,荷兰从巴达维亚又派去了一批援军,荷兰人总兵力已经达到15艘战舰和1200名以上的士兵,这样规模的部队在欧洲殖民史上已经不算小了。更重要的是,荷兰人根本不相信各种游记中提到的有关中国军队的数字,他们不自量力地提出“非经荷兰人允许,中国船只不得随地到各处贸易”,也就是说他们要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

对中国来说,这显然是一个荒唐的照会。但荷兰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非常积极地贯彻以战逼商的政策,频频进犯中国沿海,临近的厦门自然首当其冲,而明军也给了他们与倭寇同等的外事待遇――厦门驻军多次击退荷兰人侵扰,一次就俘斩数十人。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荷兰人的暴行。为了尽快增加荷属东印度的高素质劳工人口,对中国劳动力情有独钟的库恩总督一再下令:“尽可能地掠夺中国的男、女、儿童,充实巴城、安汉和万丹。”荷兰舰队忠实地执行了这一任务,这最终激怒了明朝。

1623年八月,主战派官员南居益出任福建巡抚。同年十一月,以计焚毁荷兰战舰一艘,生擒52人,斩杀8人。次年正月,40艘战船运载着2000名明军官兵几乎在一夜间出现在澎湖要塞前,并在荷兰人的炮火下抢滩登陆,发动了猛烈进攻。荷兰人毕竟是一支惯战之师,他们收缩至风柜城,此地三面临海,只有一面靠陆。荷兰军队在陆路挖深壕为障,以战舰控制海上,凭借舰炮和岸炮的交叉火力,成功地阻止了明军的进攻。

见攻坚不下,明军也在澎湖筑石城,双方对峙,相互攻击。南居益亲至澎湖督师,指挥各处明军集结,最终在这个弹丸之地竟集结了一万余明军官兵和近200条战船。明军水师在澎湖港内遍设火船,攻击荷兰战舰,陆军在马公妈祖庙内架炮隔海轰击风柜城。另外,明军以无数长宽各5尺、下铺圆木的巨型堡篮填碎石排列为阵,白天作为掩体休息或发炮,晚上则推着它们前进。荷军火炮对此无能为力。同时南居益给新任荷军总司令发信,扬言再不走就用沙石填平澎湖湾。

荷兰人号称纵横七海,但他们从未遇到过如此猛烈的攻击,最后终于支撑不住,被迫在明军的监视下拆除了经营两年的澎湖要塞,灰溜溜地扬帆而去。据《明史》记载,在达成协议后,荷兰副将高文律等12人拒绝服从命令,“据高楼自守”,

最后被全部捕获,和其他荷军战俘一起被明军“献俘于朝”,以他们的耻辱为第二次明荷间的交手画上了句号。

侵入台湾

澎湖之战后不久,荷兰舰队并没有返回巴达维亚,而是直接去了台湾。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他们可以在中国官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占领澎湖,那么,对于更加山高皇帝远的台湾,荷兰人轻易得手也就不足为怪了。

荷兰人登陆的地方在今天台南的安平,当时称为大员。大员西侧有几个成串的小岛,相距各里许,之间的水很浅,水位低时可与台湾陆路相连。荷兰人就在这里筑垒,建立了热兰遮城。其实热兰遮城并不是一座“城”,荷兰语是kasteel,即“城堡、要塞”的意思。它在本质上是一座欧洲式的城堡而非中国城市,这也可以理解中国军队后来为什么没能一举攻下这座“城”。后来,由于这里与台湾本岛交通不便,荷兰人宋克又用15匹粗麻布,换取了台湾本岛的一块地方,建立了普罗文查城,中国人称为赤嵌城。

通过这两座城,荷兰人开始在此后若干年内陆续向台湾内陆渗透。然而他们此时面对的最大敌人却不是当地土著高山人,也不是汉人,而是为数只有几百的西班牙人。在荷兰人对台湾开始经营时,盘踞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也对此作出了反应。1626年,即荷兰人侵入台湾的第三年,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派遣了14只船和300人的陆战队在台湾北部的基隆一带登陆,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堡垒――圣萨尔瓦,并以此为据点在两年内控制了淡水地区。

1642年,菲律宾爆发民族起义,驻台西班牙军队大部分被调回,这就给盘踞在南部的荷兰人一个机会。这年八月,热兰遮城派出了北伐军,包括陆军士兵1100人,四艘大中型战舰和九艘小型战舰,而此时西班牙全部守军只有180人。在这种情况下,当荷兰人兵临城下的时候,西班牙人选择了体面的投降。

就这样,自1642年起,台湾事实上被荷兰人独占了,直到郑成功大军到来。长达20多年时间里,荷兰人在这里逐渐完善了统治机构,台湾成了荷兰人的“东亚明珠”。

荷兰人窃据台湾后,利用台湾岛有利的地理位置,通过垄断贸易、苛捐杂税和武装抢劫等当时欧洲人流行的“商业方法”,很快获取了巨额利润。但荷兰人的胃口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想:如果能垄断中国的对外贸易,岂不是更能发财?连年的高额利润冲昏了荷兰人的头脑,他们决定再次以武力为要挟,要求中国人把所有的对外贸易全部交给荷兰人。于是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每当西方殖民者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试图独占中国的对外贸易,这种我们看起来很荒谬的想法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实属正常。

查看更多关于【历史解密】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悲惨大明 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为何救不了大明江山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将死之人,为什么还要干这样一件看起来没用且自打耳光的事?我们知道,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

0评论2020-12-312648

洪承畴被俘后降清另解 怕被崇祯皇帝“问责”?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知人善用——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最重

0评论2020-12-293201

为什么明朝皇帝崇祯选择自杀殉国
其实早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很多人都劝崇祯迁都南京,南京在明朝是陪都,那里有较多的粮食及兵力储备,但是崇祯皇帝生性优柔寡断。再加上一些思想守旧的大臣认为这是逃跑、胆怯行为,会给大明王朝的面子上抹黑,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让人没想到的是,

0评论2020-12-294675

崇祯皇帝性格孤僻多疑原因 童年丧母伤害太深
崇祯帝见到母亲画像,往事回忆,思绪万千,悲痛欲绝,泪如泉涌:“帝雨泣,六宫皆泣。”(《明史·后妃传》卷一百十四)朱由检迎进母亲画像,悬挂在宫中。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幼年丧母对他的伤害至深。乾清宫的悲剧很多,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的“三悲”—

0评论2020-12-271541

八旗兵战斗力世界第一是个幌子 崇祯成千古罪人
明末清初,十几万的八旗兵直捣北京城,轻松打下大明江山,大家都信以为然八旗兵战斗力如此强悍,其实不然。八旗兵战斗力很普通,出名的是军纪。八旗兵每次作战都会抢劫财物和奴隶,但是士兵从不私拿,都是战斗结束后论功行赏,而这种军纪制度是努尔哈赤创立的

0评论2020-12-252300

比吴三桂更可耻 他是直接送崇祯上吊的罪将
崇祯也许是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手下的文官武将,他多半不了了解,自然也谈不上因材任用……大同总兵姜瓖就是其中之一。大同是北京的西大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作为京城的屏障,大同不仅设立了巡抚,还有总兵驻军。大同的城池坚固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

0评论2020-12-253273

崇祯帝为什么最终改变主意赐死魏忠贤?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所谓雷霆雨露莫非王恩,您可千

0评论2020-12-252944

历史上李自成与崇祯皇帝 到底有多大仇恨啊?
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首领,他带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祯皇帝,树立了大顺政权,但不久农民起义军就在吴三桂和满清军队的结合夹攻下败亡,李自成也寿终正寝。有人说李自成和崇祯的两全其美是由于互断了对方的龙脉,才使

0评论2020-12-242762

明朝灭亡后崇祯帝子女下落之谜:崇祯后代在哪?
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们下落之谜:崇祯迫周皇后自杀,又手刃妃、嫔、公主后,到万岁山吊死在一颗槐树上。明朝就此灭亡。但人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明朝末代皇帝的子女们哪儿去了?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率领农民起义军直

0评论2020-12-241984

朝鲜称臣后开始祭祀明崇祯帝真实原因
大报坛遗址在昌德宫后苑西北角,遗憾的是这里并没有向游人开放,只能隔着树林远望。大报坛是1704年,即明朝亡国六十年时,朝鲜肃宗为报答壬辰战争中向朝鲜派遣援军的明神宗万历皇帝而修建的祭坛。到了1749年朝鲜英祖又增加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思宗崇祯

0评论2020-12-244468

崇祯皇帝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给魏忠贤修坟?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最得宠的太监,自称九千岁,明熹宗的时候,他飞扬跋扈,排除异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等到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立即找了个借口,颁布魏忠贤十大罪状,发配凤阳,后又命人让魏忠贤自杀。可以说,崇祯除掉魏忠贤及其党羽

0评论2020-12-234607

崇祯杀袁崇焕是找“替罪羊”吗?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崇祯皇帝作为大明帝国最后一位天子,他比前任几位皇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都更加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不仅颇有中兴之志,也做过诸多实践之为。只可惜,他从前辈手中继承来的宝座还是那个宝座,但江山社稷已经千疮百孔

0评论2020-12-231629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