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历史常识首页 频道列表

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孔子与孟子有何异同?

风云人物  2020-11-17 05:240

“忠”,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忠恕”, 简而言之就是“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从深层次看, 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孔门的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论从单纯还是深层的方面看,都是从己出发, 以己之所好, 推及人之所好,以己之所恶, 推及人之所恶。这种推己及人的办法就是“恕”道。所谓“仁者爱人” , 也就是对他人有同情心,有关心他人的真实感情, 要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处境和利益。这些话听起来并不新鲜, 但确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关系中道德经验的总结。

克己就是克制、约束自己, 复礼是符合于礼。孔子所谓的“礼”是周礼, 是维护社会伦理道德之礼,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 分封制,世袭制。他一生的梦想就是要复兴这个周礼。礼与仁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子是用仁来充实礼的, 因此“克已复礼”虽然复的是周礼,但孔子引用这句话,则赋以新的含义。孔子要求复兴周礼, 但不是完全因袭周礼。因为完全因袭周礼已不在能充分地发挥周礼的作用, 所以, 他对周礼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这就是他所说的对周礼的损益。

孟子对孔子的“仁”有这样的描述:“恻隐之心,仁也。”(《孟子·告子上》)仁,当然不等于“恻隐之心”,所以孟子没说“仁,恻隐之心也”。不过,一个人如果有了“恻隐之心”,那就是“仁”,或者说就有“仁爱之心”了。恻和隐,都有忧伤、悲痛的意思。所以,恻隐之心,就是“忧伤之心”,就是“悲痛之心”。恻隐之心,并不是自己悲痛,自己忧伤,而是能够体验到别人的悲痛,别人的忧伤,从而不忍心让别人悲痛忧伤。所以,恻隐之心,其实就是同情心、怜悯心。恻隐之心的基础和核心,则是“不忍之心”。仁,首先是“不忍之心”。“不忍之心”乃是道德的基础和底线。

孟子之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每个人的“内在理性”,这种理性不仅是先天的,而且是具体的,即“仁义礼智”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说仁,与孔子虽有层次上的不同,大体上还是继承孔子的意义。孟子对义,则比孔子有较多的发挥。孟子常把仁与义连在一起说,如“仁,人之安宅;义,人之正路。”又说“仁,人心;义,人路。”又“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在孟子的眼中,仁与义根源是一致的,但义毕竟不同于仁,仁是道德本身、是一切道德的主体观念,义是具体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正路”与“敬长”正是有准则与规范的意义。孟子解释孔子的仁为“恻隐之心”,义为“羞恶之心”。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自然表现,虽然具体,但没有规范意义。羞恶之心,是自我抑制的心理表现,有规范的作用。讲“义”,显然更符合孟子就具体行为探讨内在道德理性的主题。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同样的问题,孟子由“义”来处理。“不为苟得”是指义,“患者有所不避”也是说人有义无反顾的道德之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是说羞恶之心丧失后的情形。反之,人若能遵义而行,则绝不苟活,纵然刀斧加身,又有何惧呢?”

《孟子》一书的第一段文字,讲得很清楚: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读到《孟子》的这一段文字,颇为感慨地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司马迁指出“义利观”的重要。我们应当思考的是,面对这样一个“利欲熏心”的现实世界,我们如何才能不失去“义”这样的“本心”,保持一种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总体上说,孟子比孔子强硬。正如孔子讲仁也讲义,孟子讲义也讲仁,孔子柔中有刚,孟子也刚中有柔。其给人的感觉是,孔子很慈厚,孟子很爷们儿。

查看更多关于【风云人物】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推荐文章
中国最早的虎妈是谁?孟母如何教育孟子的?
古代中国最早的虎妈是谁?孟母如何教育孟子的?古今中外,“虎妈”实在很多——如果对虎妈的定义是高度重视孩子教育,严格管教孩子,并且在这些方面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的话。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虎妈可能要数孟母,为让独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把家从墓地

0评论2020-12-291702

美男子公孙子都 帅到惊动孟子
人们的审美观随着年代的变化而不尽相同。有尚孔武有力之力量美的,有对玉树临风津津乐道的,所谓燕肥环瘦,各有所爱。在中国历史上,倒是有这么些美男,至今让人遐想连翩:如果,我见到他,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子都”就是帅哥,帅哥就是子都。这可是有凭有据

0评论2020-12-253253

亚圣孟子是个怎样的人 《孟子》成书于哪个年代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山东邹城人。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0评论2020-12-141958

千古奇闻 孟子曾闹离婚被孟母制止
孔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著作一直被后人所推崇。在人们眼中孟子应该是谦谦有礼,谈吐自如。可谁知,孟子曾经也闹过离婚,但是最终被母亲制止了。这件事情太颠覆人们的价值观了,究竟历史上有没有此事呢?孔子“离婚”迄今为谜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气最大的

0评论2020-12-073657

孟子嫌弃妻子在家里裸身 孟母为何狠批儿子
在第一卷中,我用了一章的内容阐述了与孔子有关的女人,特别为大家介绍了南子。到了战国,亚圣孟子的出现,无疑给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和孔子相比,孟子没有那么多的花边新闻,和他有关的女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的母亲,而另外一个是他

0评论2020-12-051233

古人也爱闹离婚?孟子因妻子坐姿不雅而要离婚
古人怎么离婚:离婚对于现在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离婚者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孔子,但其离婚的是非、真假,一直到现代仍存在争论。据《孔子家语·本姓解》所记,孔子19岁时,娶了宋国的丌官氏为妻,一年后生了儿子,孔子是当时鲁国的文化名

0评论2020-12-022429

野史奇闻 孟子理念不合巨额年薪都辞职?
孔子的理想是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而他的间接传人孟轲,也怀着与祖师爷孔子同样的梦想,游走于列国之间,想找一个理想的老板,成为一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经理。然而,先秦不是一个适合孔孟学说施展的时代,孟子和孔子一样,一直没有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孟子

0评论2020-11-273268

历史上孔子孟子都曾离婚 孟子为什么要离婚
孟母觉得十分荒唐,遂引用古礼“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来提醒儿子:你去你老婆的房间,不提前招呼一下,进去时也没一点声响,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孟子听罢,很是自责,此后再也不敢提与妻子离婚的事了。在古代,名人离婚同样备受关注。

0评论2020-11-262390

史上第一个惨遭宫刑的并非司马迁 而是表字孟子
中国夏商时制定了五刑: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去膝盖骨)、大辟(斩首),当中以宫刑最让人接受不了,不是痛那么简单,而是士可杀不可辱。《史记》作者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宫刑,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亦都形容为奇耻大辱。司马迁并非史上第

0评论2020-11-264205

古代的虎妈往事:孟母严厉地管束孟子使其成才
现代社会和“狼爸”相对应的,自然是“虎妈”。根据词条,大概指“恨子不成钢,采用咒骂、威胁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自己为其量身定做的道路努力”一类女性。而且,在当代,此类女性不在少数。至于她们所供奉的榜样,自然是孟子他妈。因此,孟母被标榜

0评论2020-11-112140

孟子和孔子的关系 孔孟为什么并称?
孔子和孟子并称为什么?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于孟子和孔子他们应该是关系应该说是徒孙,因为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徒弟,而且他们相同的理念是比较相同的,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孔孟之道”。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他们的关系。孔孟有何联系

0评论2020-10-273310

“亚圣”最初并非孟子 颜回也曾是“亚圣”
孔子与孟子往往并称为“孔孟”,孔子为“至圣”。孟子则为“亚圣”。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仅次于孔子,其实在历史上,“亚圣”之称原非孟子所独有,儒家的“亚圣”,得到公认的起初是指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颜回,字子渊,与孔子同为鲁国人,颜回13岁即拜孔

0评论2020-10-271151

孟子年薪过千万 为何还生气要辞职
贫贱不能移,当然不能移,没钱怎么移美国加拿大去?这是孟子说的,那孟子是不是不在乎贫贱呢?话是这么说,可孟老师手头不缺钱,给他年入千万,他还不乐意呢。看看孟子的情况。他老人家在齐国当国卿的时候,年薪是10万钟粟。这是个什么概念?还是以齐国的经

0评论2020-10-274855

明朝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删《孟子》
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

0评论2020-10-252335

孟子舌战淳于髡是怎么回事?结果如何
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孟子,曾经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希望诸侯王能够采用自己的主张救国,可是常常碰壁,不得重用。在其拜会的各大诸侯王中,齐宣王算是比较贤明,对孟子也比较客气了。只不过客气归客气,齐宣王对孟子执客卿大礼,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采纳孟子

0评论2020-10-211222

孟子断织喻学的故事是怎样的?
孟子是怎么成为儒家大贤的呢?孟子的家庭教育对他有什么影响。民间流传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是讲什么?讲述孟子小时候求学的故事:断织喻学和孟母三迁。孟子儿时丧父,由他的母亲仉氏独自抚养教育他。传说孟子小时候学习不是很用功,他的母亲为了他能认真学习煞费

0评论2020-10-162287

孟子的故事——人之初,性本善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有着“优秀”的童年教育。他的妈妈懂得胎教:“我怀着孟子的时候哇,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孟子生下来了,有一天看见邻居磨刀霍霍,准备杀一只小猪。孟子非常好奇:“妈妈,隔壁干什么呢?”“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妈妈笑了

0评论2020-10-123610

孟母为孟子三迁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

0评论2020-10-124272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