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个花样帝国,皇帝奇葩,百官奇葩,太监更奇葩,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明武宗时期,太监刘瑾就是个心黑手狠、无恶不作的混蛋。
刘瑾本姓谈,阉割入宫后,认了一位刘姓宦官当干爹,便跟着姓了刘。明孝宗时,刘瑾时来运转,被分派到东宫照顾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武宗。武宗即位后,刘瑾飞黄腾达,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刘瑾很会来事,见武宗喜欢玩,便“日进鹰犬、歌舞、角牴之戏,导帝微行”。武宗玩得越嗨,刘瑾的官就越大。
借着武宗的信任,刘瑾为所欲为,奸险暴戾,贪赃枉法,党同伐异,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对于刘瑾的行径,朝中不少官员表示不满。这好办,刘瑾有四招:有必要笼络的,加官进爵;碍手碍眼的,贬出朝廷;不知好歹的,棍棒相加;针锋相对的,举起屠刀。在白色恐怖下,官员们战战兢兢,为了生存,为了活命,该作揖就作揖,该磕头就磕头,该喊爹就喊爹,生怕被刘瑾盯上。
到正德二年时,刘瑾“权擅天下,威福任情”,已是天下无敌。武宗热衷游嬉,朝政推给刘瑾,刘瑾俨然成了“立皇帝”。当时,公侯勋戚以下,都得看刘瑾的脸色,拜刘瑾的码头,私下里见了刘瑾必“相率跪拜”。官员汇报工作,必须先持“红本”请示刘瑾,然后才能持“白本”上报朝廷。奏章中若是不小心冒犯了刘瑾的名讳,那可不得了,都察院全体御史就跪地求饶过一次。
皇帝瞌睡,刘瑾当道,原本负责纠察弹劾官员的御史,也不得不低头。其实,这还算是小事,都察院不过数十号人,而且是跪在厅堂之内。武宗时期,还出现过一次三百余名官员在太阳底下暴晒的奇观,黑手就是太监刘瑾。
据《明史·刘瑾传》《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二十六日,武宗召集群臣议事,到了中午才退朝,走出大殿后,有人发现在御道上有一道匿名文书,打开一看,内容是揭发刘瑾所干的坏事。刘瑾大怒,“矫旨召百官跪奉天门下外”,一顿臭骂,并让写信之人站出来,没有人应声,就一直跪着。当时,正处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特别闷热的时候。不长时间,群臣就被烈日晒出了油,而刘瑾等几个太监躲在奉天门下的阴凉处啃冰瓜,监督遭受暴晒的众官员。
此次暴晒,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日暮,既不让吃饭,又不让喝水,三百余名官员算是遭了秧,不少官员撑不住了。期间,刘瑾离开了一段时间,太监李荣发了善心,“以冰瓜啖群臣”,刘瑾知道后大发雷霆,狠狠地教训了李荣。日暮时,刘瑾“收五品以下官尽下狱”,多亏大学士李东阳向武宗进言,积极搭救,被关押起来的官员次日被释放。不过,由于“是日酷暑”,又因为受了饥渴、下跪、暴晒和狱气熏蒸之苦,主事何釴、顺天推官周臣、进士陆伸中暑而死,其余生病者无算。
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不过刘瑾对百官却更加残酷。当时,“东厂、西厂缉事人四出,道路惶惧。瑾复立内行厂,尤酷烈,中人以微法,无得全者”。为了打击异己势力,刘瑾搞了一套新办法,“凡瑾所逮捕,一家犯,邻里皆坐,或瞰河居者,以河外居民坐之”。此外,刘瑾还“屡起大狱,冤号遍道路”。多行不义必自毙,刘瑾的暴行,最终得到了报应。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武宗下令逮捕刘瑾,不久刘瑾被“磔于市,枭其首”,一代奸宦落得如此下场。
查看更多关于【野史秘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