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身心健康八大标准
1、食得快:进食时有很好的胃口,能快速吃完一餐饭而不挑剔食物,这证明内脏功能正常。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时,能很快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3、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4、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表示头脑清楚,思维敏捷,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5、走得快:行动自如、转变敏捷。证明精力充沛旺盛。
6、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胸怀与达观心境。
7、、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变迁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能保持对社会外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8、、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有不同的说法。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我国知名心理学家郭念锋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一、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二、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三、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四、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地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是一次性的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消失,几乎每日每时都要缠绕着人的心灵。
六、心理康复能力。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八、自信心。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九、社会交往。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十、环境适应能力。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将这10条标准综合起来考察,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水平如何了。
我国另一位知名心理学家许又新先生提出衡量心理健康可以用三个标准。就是: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这三个标准,也要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
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等)。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过去、现在与未来)考察分析(而前两种标准主要着眼于横向,考虑一个人的精神现状)。发展标准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行动措施。
还有一位心理学者马建青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七标准:
一、智力正常。
二、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三、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
四、人际关系和谐。
五、能动地适应环境。
六、保持人格完整。
七、符合年龄特征。
以上列出了对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的不同的解释。尽管表述不同,但总的原则也差不了多少。
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有良好的心态,有稳定的情绪,有完善的个性。
一、良好的心态
正确的心态同样也是智慧的具体表现,
那么什么样的心态是正确的心态呢?
好,不喜不贪;坏,不恼不弃;
来,不迎不拒;去,不送不留;
得,不喜不乐;失,不悲不悔;
宠,不惊不怖;辱,不嗔不忿。
对自己知道的,如实述说;
对自己不知道的,也如实述说——“不知道”这三个字。
既不轻易地肯定什么,也不轻易地否定什么。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实事求是,忠于事实。
从表面上看,这有点不尽人情,但你却因此而进化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你也会因此而避免一些不幸的发生,你自然也就会体验到一种你从未体验到的幸福和快乐。
你是选择尽人情呢,还是选择进化升华,享受幸福和快乐呢?
二、完善的个性
完善的个性,是一个人智慧的具体体现。
那么,完善的个性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自信但不自负,自谦但不自卑,自强但不自恃,
自利但不自私,自爱但不自惜,自重但不自崇,
坚毅但不固执,活泼但不轻浮,热情但不冲动,
忍让但不退避,大胆但不放肆,深思但不寡断,
豪放但不粗鲁,勇敢但不鲁莽,诚实但不迂腐,
果断但不轻率,机警但不多疑,沉着但不迟钝,
镇定但不呆板,慈悲但不软弱,天真但不幼稚,
成熟但不世故,理智但不冷漠,宽容但不姑息,
信任但不盲从,接纳但不轻信,认真但不执着,
尊重但不放任,自豪但不自大,自慰但不自欺,
安分但不守旧,自赏但不自满,知足但不封闭,
自得但不自止,得意但不忘形,乐观但不盲目,
失意但不失志,放松但不懈怠……
完善的个性还有很多表现,我们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被测者的情绪稳定,其次是认知合理,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第三是遇见挫折与打击能积极面对,第四是睡眠正常。
查看更多关于【健康资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