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信息时代,环境变化太快。office男女想要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不仅要成长,而且还要讲求有速度的成长。但你会不会已处在成长停滞期却还不自觉呢?以下是职场停滞期的3......
信息时代,环境变化太快。office男女想要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不仅要成长,而且还要讲求有速度的成长。但你会不会已处在成长停滞期却还不自觉呢?
以下是职场停滞期的3种形态:“职场恐龙”、“职场青蛙”、“职场螃蟹”,敬请对照。
对付“恐龙”就让她换岗
卢先生 人事部职员
部门里一个女同事,三十来岁,是公司“元老”级人物。听说,她被前任老板招进来当助理时,也努力工作过一阵子。但几年下来,结婚生孩子,开始变得毫无追求。老板念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把她调到我们部门,做做员工四金之类的事。但是前两年,这些琐事外包给了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这样一来,那位同事基本就是个闲人了。她索性“横竖横”,除了隔两天给外包公司打几个电话,大部分时间就坐在电脑前作忙碌状。稍有头疼脑热,叫得比谁都响,但午休时间跟几个女孩子谈哪里打折、什么化妆品最好用,倒是最起劲。开始还有同事不明就里,看她闲着,便拿些工作托给她,谁想,她做的活儿,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两三次下来,如她所愿,再也没人去“烦”她。
好在老板念旧,也没人当真拿她怎样。但老板自己也会跳槽啊,换了新老板,头一个看她不顺眼,一纸调令,先送她去市场部。结果两个月下来,市场部的主管也叫苦不迭,吵着要送走她。
她的合同是在前老板手下签的,尚有两年才到期,如果公司单方面解约,就得付一笔违约金。老板想想不合算,又送她去一线做销售。月薪极少,要想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非得好好干。
这下子同事傻眼了,只好翻出当年压箱底的本事,一五一十从头做起。半年下来,业绩好歹处在中游,对新手来说,也算不错了。
这样看来,公司里有“恐龙”,一半也是老板的责任吧!
“职场恐龙”描述:工作能力停滞不前/提不起工作的兴趣/大家对你的能力评价越来越低
自测题
●觉得老板给的工作目标,越来越难达成。
●老板已经很久不交代新的工作。
●已经没兴趣了解新进同事的背景与能力。
●以前会有跨部门的工作落在你身上,现在越来越少找你做。
●部门的功绩越来越少提到你。
●很容易想请假不去上班,即使只是一点小咳嗽。
●经常庆幸工作没落在自己身上。
如果有4个以上的“yes”,恭喜你,你已迈入职场成长停滞期,这时候的你应该开始观察自己与周围同事的距离,然后开始设定自我成长步骤了。
不做“青蛙”就跳槽
张小姐 公关部职员
离开上一家公司,完全是因为“混”日子混得我浑身难受。
那家公司是做配件的,业内名气响亮,大众关注度不高。老板也没有要你宣传的意思,所以,日子过得非常轻闲。平时只要跟记者打打电话,偶尔有访问安排,也主要是“推广”老板——在业内杂志上安排个专访,确保图片做大,报道“积极正面”,就万事ok。
公关部就我和主管两个人,她刚生了孩子,乐得轻松。我么,当然也不可能表现得太积极。一开始还庆幸这份工作“稳定”又舒服,但时间一久,就有些迷惘———我才24岁,难道日子就这么过下去吗?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离开的,是一次同学聚会,他们大谈特谈工作中的奇闻逸事,我的生活却像杯白开水,连办公室里鸡毛蒜皮的人事斗争,讲出来似乎都没有人家精彩……
“职场青蛙”描述:周围同事都停滞不前,得过且过,你也怡然自得,好象温水里煮的那只青蛙,最后慢慢煮熟了还不自觉。
自测题
●相当长时间以来,用过去的经验,就很容易处理现在的工作。
●工作用一两招就可以轻松胜任。
●公司提供的培训越来越少,甚至已经很久没提供。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潭死水中,你应该赶快离开,因为实际状况会比你想象的还要糟。
“螃蟹”只能偷偷练“内功”
李小姐 市场部职员
自从两个月前内调到市场部后,我就很有些郁闷。我原来是行政助理,但是一直不喜欢订机票、发文具的工作。趁着新老板走马上任,大谈“公司内部跳槽”,咬咬牙打了报告,要求去一直向往的市场部工作。老板一看有人响应,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但市场部门的主管却是“旧人”,一看要换我这个新手过去,虽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却一百个不情愿。到了新部门,就觉得处处不顺。
吃午饭没人招呼我,重要的事情轮不到我做。
我也知道自己经验不足,所以加倍用功。但没想到,同事看我更不顺眼——他们原来习惯笃悠悠地做事,被我这么一扰乱“市场秩序”,当即就有人冷嘲热讽。
只好有意放慢工作速,不在办公室加班,有什么材料拿回家去看——机会来之不易,我又不可能以新手身份跳槽,所以胸闷归胸闷,到底还得和他们混下去……
“职场螃蟹”描述:大家安于现状,只有你积极工作,于是被人用有色眼光看待,就像一堆螃蟹放在一个没加盖的篓子里,有一只螃蟹想往上爬时,其他螃蟹就会踩它,结果谁也不能爬出篓子。
给“职场螃蟹”的忠告
●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没有分享的学习很容易挫折。可以常与其他部门或是其他公司中,工作内容相似的朋友聊天。
●诚心地寻找同业中较资深的人当职场导师,让你咨询。
●聪明而不着痕迹地去学习,而不是大张旗鼓地让你的同事感到不舒服,这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查看更多关于【心理减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