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这种神秘之物,从百姓到皇帝,对其崇拜真是达到了极致。几千年来,谁也没亲眼看到龙的真实面目,它只是传说中的天庭王者,是华夏的文化图腾。当年大禹治水,曾有应龙以尾划地,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其飞腾变化,莫可端倪,让人思之敬畏,望之惊怵。
现代人提到龙骨常误认为与恐龙有关,非也。恐龙生存由于年代久远,其骨骼已经完全石化,不能作为中药材使用了。认为龙骨就是龙的骨头,一些将中药翻译成英文的学究们就是这么干的。再如,将中医的“三焦”英文翻译成三个着火的地方,均成了中医界的笑话。实际上,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牛、象等的骨骼化石,或叫作五花龙骨的象类门齿化石,它们埋没土中,若干年后往往在不经意间从地下掘出,中医学统称为龙骨。
早在殷商时期,这些龙骨,还有其它的用途,巫师用于占卜,文人用于刻勒甲骨文,都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犹记得,清光绪二十五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闪光的年份。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生病时,在北京老字号药店鹤年堂抓药返回,煎药前核查处方,打开中药包发现其中的龙骨碎片上有不同的花纹。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几番考究,认为这是古人刻划上去的一种文字。王懿荣又打听这种龙骨的来历,得知是从河南安阳小屯村农民那里买来的,而此处是商代国都所在地,从而发现了震惊中外的甲骨文。到目前为止,小屯村出土的龙骨上已经发现4500多个甲骨文字,能够辨识的也有1700余个,为研究殷商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北京直立人”和山顶洞人的化石遗骸上,都可以见到原始人与野兽搏斗或者同类战争残杀中的伤痕。对此是否可以猜测,他们对负伤部位的压迫、抚摸也许是最早的止血术和按摩术的发现;他们用泥土、树叶,草茎涂裹创伤,久之便会发现一些可以外敷治疗的药物,这也许就是外治法和外用药的起源。民间用龙骨粉末敷在伤口上止血就是一例证。
《本草纲目》鳞部所列的第一味药,就是“龙”,为上品药:“医家用龙骨者,亦当知其性之爱恶如此。”古人认为龙骨呈粗大之块状,以白者为上。其牙齿曰龙齿,一般行列整齐,外表光泽如瓷,以苍者为优。其生时微黑,煅用者则如翡翠色可爱。
龙骨治病的案例,应该多如牛毛,一些医家也善于运用。近代医家章次公、张锡纯先生对龙骨的使用均有独特见解。符友丰老中医,也是其中之一。他曾忆起昔年从师学习之时,治肝虚不寐病例,以养肝之剂合安神之品如柏子仁、合欢皮、炒酸枣仁、夜交藤之类,似效不效。再诊时老师加龙齿2钱投之。符友丰心想,此物乃古代化石,质重之物,量小如此,安能凑效?然患者后来竟得安然入眠。始知用药对证,不在量大。如同用兵,兵不在众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所以,以后凡用龙齿及拟方投剂,均不专事以量取胜。顾近时初学医家,用龙齿动辄两许、数两,恒念物力维艰,怎可如此放任!
呜呼!如今在龙骨走向告罄的当头,这般话语回荡在中医的园地,不知能否发蒙振聩。
中药袋一:龙骨直解
为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的化石。主产于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全年可采,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贮于干燥处,生用或煅用。
【性能】 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应用】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肝阳眩晕;滑脱诸证;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 煎服,15~30克;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中药处方一:单验方选
1.化脓性中耳炎:煅龙骨、煅牡蛎各l00克,黄连50克。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将患耳以常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净,乙醇消毒,拭干。再将药粉适量吹入耳道内,1日1次。
2.小儿脐疮:煅龙骨适量,研为细末,撒于患处,外用消毒纱布包裹,1日换药1次。一般换药2~4次即可痊愈。
3.溃疡性结肠炎:煅龙骨、当归各30克,五倍子25克,黄柏20克。水煎取液,药温约38℃,保留灌肠,每晚1次,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4日。
4.小儿盗汗:取龙骨、牡蛎
中药袋二:龙齿直解
为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牙齿骨骼化石。采挖龙骨时即收集龙齿,刷净泥土,敲去牙床,研碎生用或煅用。性味甘、涩,凉。归心、肝经。功能镇惊安神,主要适用于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证。用法、用量与龙骨相同。生龙齿功专镇惊安神;煅龙齿则略兼收涩之性。
中药处方二:单验方选
1.小儿惊悸夜啼:龙齿、茯苓、白附子、炮蝉蜕、甘草。上等分,研细末。每3克,薄荷汤下,临卧服尤佳。
2.失眠症:龙齿20克,红枣5枚。将龙齿、红枣洗净后入锅,加适量水,煎煮50分钟,去渣取汁即成。睡前30分钟顿服。可镇惊安神,健脾养血。适用于各种失眠症,对伴有贫血者尤为适宜。
3.龙齿安神茶:龙齿10克,石菖蒲5克,生地黄15克。将龙齿放入锅内,加水煎煮约10分钟,再加入生地黄、石菖蒲同煎约15分钟,去渣取汁。每日1剂,代茶饮。可滋阴降火,安神除郁。辅助治疗伴失眠的有阴虚表现的早泄。其主证见:性欲亢进伴早泄,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夜间口干,小便赤黄,舌质红,脉细。
查看更多关于【中草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