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悠久的一门制药技术,炮制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中药的药效和药性。因此,中药炮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炮制方法
在《中国药典》中炮制的方法归纳为3类:净制法、切制法、炮炙法。
净制法
该方法主要为了选取药材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的异物及杂质,使药材达到一定的纯度和标准。例如:巴戟天的木质心中具有大量的铅,属于非药用的部分,必须去除;麻黄的茎有发汗的作用,而根具有止汗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分开使用,确保疗效;蕲蛇的头部因为具有毒腺,因此去除该蛇的头部,就会消除毒性。
切制法
该方法又称之为水制法,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调配和炮制,从而提高煎药的质量。常见的方法有:淘、洗、泡、漂、浸、润、水飞等。淘:对附有泥土、砂粒的药材放在清水中进行搅动、搓擦,利用水的浮力,使轻浮的杂物或者皮壳去除,例如:王不留行、菟丝子等。浸泡:将经过清水淘洗后的药材放进容器内,使药材中含有的淀粉或者是质地较硬的东西在浸泡之后取出,例如:动物的甲、骨,药材的根茎分离等。漂:利用水的溶出作用,去除药材的一些杂质或者是部分的毒性、挥发性的物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例如:附子、川乌、半夏、草乌等。水飞:利用水的悬浮作用,将细粉分离出来的方法;首先将药材研碎并用筛子过筛;然后,在研钵内加上清水进行研磨,漂浮液面的用手捻去;其次,进行悬浮分离,将碾好药末放在缸内,倒入清水搅拌,静止片刻后,取出悬浮于中上部的细粉,将缸底部的粗粉再进行研磨,反复操作,将不能悬浮的粗粉去除;最后,干燥,将水分吸去,放在垫有皮纸的蔑器内滤水,再放在太阳下盖好盖子晒干,得到细粉即可。例如:朱砂、炉甘石、雄黄、滑石等。
炮炙法
又称之为火制法,借助外力火将药材进行加工炮制。该方法使用最为普遍广泛,常见的有:炒、炙、煅、煨等。炒包括清炒和加辅料炒等,使用文火降低药材的毒性,增强疗效。例如:苍耳子,味较辛、苦,性温;有毒。将清洗洁净的苍耳子放入锅内,文火清炒,直到变成焦黄色则可,然后将上面的刺碾去并筛干净。经过清炒之后,不仅能降低该药的毒性,而且还能改变药性,如通鼻窍、止痛、祛风湿等。米炒主要为了矫正药材的臭味,例如:斑蝥,味辛,性热;含有大量的毒素。先将米放入锅内用火加热,直到米冒烟,再将斑蝥放入锅内混合米一起炒,直到米炒成黄棕色再取出,去除米、足、头、翅,晾干则行。炙法的方法很多,包括:醋炙法、酒炙法、姜炙法、蜜炙法等。醋浆法:此法能够将药材引入肝脏,缓和药性。例如:延胡索,味辛、苦,性温;主要归于肝和脾,能行气,活血,止痛等。使用一定量的米醋闷润延胡索,直到延胡索将米醋吸收完全,然后将闷润后的延胡索放入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干即可。蜜炙法:益气补脾、止咳润肺,矫正辛臭气味等。例如:甘草、味甘,性平;首先用水稀释蜜,将蜜汁倒入甘草中,闷润搅拌,在放入锅中用文火炒,直至黄色,待不粘手时取出再晾干即可。
中药炮制的目的
清洁药物确保用量
原有的药材有多量的非用药部位,例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处包含的部分的杂质、泥沙;动物的角、骨等有残留的血、腐肉等。在使用前清除这些杂质、污垢、清洁了药材,确保了在临床上的使用剂量。
便于制剂和调剂
矿物、动物、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经过炮制后可加工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例如:切成块、片、段、丝等,有利于在调剂时制剂和配方。又如:牡蛎、磁石、自然铜、石决明、穿山甲等药物因质地较硬,很难粉碎,不利于调剂和制剂,而且不利于在短时间内煎熬出有效的治疗成分,因此,对这些药材进行炮制,使其药材的质地变脆、变酥,容易粉碎,使有效治疗成分更易于煎熬出来。
降低、消除药材的副作用及毒性
一些中药材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有副作用或者是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在临床的使用不安全。因此,各种不同炮制方法,最主要的是为了降低或者是消除药材的副作用或者是毒性。例如:草乌,具有浸、漂、煮、蒸、加辅料等炮制的方法,从而降低该药的毒性。
增强中药的治疗效果
通过适当的炮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中药材的疗效。第1种,是提高药材的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有利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明代的《医宗粹言》中写道:决明子、萝卜子、芥子、苏子、韭子、青箱子,凡药用子者都要通过炒后,煎时方得味出。因为有壳,经过炒之后,皮壳破裂,有效的物质就便于煎出。第2种,药物协同作用能增效,例如:款冬花和紫苑等化痰止咳的作用,再经过蜜炙后疗效增强[1]。
矫正药味,有利于服用
有些植物类或者是动物类因自身带有腥臭气味,患者很难接受。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因此,使用各种方法,如:酒炙乌梢蛇、醋炙乳香等。
利于保存药效和储存
经过炮制加工,避免药材的变质腐烂,非常利于储存。例如:动物类的药材经过加热处理之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等;植物类的经过加热之后,防止种子的萌芽变质,利于保存。
中药炮制对疗效的影响
使有效的成分稳定以提高疗效
对于某些含有苷类的药材,因为这些药材含有一种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容易受到酶的作用而造成分解。因此必须要通过特殊的炮制方法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或者破坏,从而防止苷类水解失效。例如:黄芩,在遇到凉水之后由黄色变成绿色,是因为黄芩苷后黄芩酶在一定的温度下相遇被酶分解成黄芩素,在空气中久置被氧化变成绿色,使抗菌力下降;对黄芩进行蒸煮法炮制,祛除黄芩的酶而保苷,达到用药的要求。又如槐花,若放置过久使芸香苷被酶分解。降低了止血、凉血的效果;经炒制过后,酶被破坏,稳定了作用,疗效提升。
加工改变成分起到新的疗效
部分药材在经过加工炮制过后使原有的成分改变了,有了新的疗效。例如:山楂,常用于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但因其味较酸,食之过久会伤筋损齿;经过炒焦之后使有机酸被破坏,从而产生苦味降低了酸味,不仅可以长久服用,还具有止泻的功效;加之炒焦后的焦香味还能健脾醒脾。再如,何首乌,生泻熟补;莱菔子,生升熟降等。
添加辅料以提升疗效
辅料本身具有不同归经和性味,因为与药物进行炮制要么起到协同的增效作用,要么利用二者之间的拮抗作用来消除其副作用,从而改变药效的性、味、归经以及升降浮沉,扩大药物的使用范围,增强疗效。例如:酒炒当归、川芎能使温经活血的作用增强;醋炙柴胡能够增强疏肝止痛的功效;蜜炙紫苑、百部使润肺止咳的功效增强等。
降低或者消除毒性以增强疗效
一些药材虽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却具有较强的副作用或者是毒性,若不经炮制服用,反而会导致人体的损伤。例如:巴豆,内含35%-38%的巴豆油,巴豆油既是峻下药又是毒药,因此,要适度的控制其脂肪油的成分含量,但不能完全的消除。又如附子,一种毒性较大的药物,含有多种生物碱,并且还含有附子磷脂酸钙13-谷甾醇、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经加热之后,使原有的剧毒生物碱-乌头碱被水解,生成了毒性较低的乌头原碱。
总之,中药的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通过不同的炮制方式,能改变原药材的性味、归经等,使之在临床的上使用扩大、疗效增强。
查看更多关于【中草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