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活网健康频道导读: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二十四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那么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含义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含义是什么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时候最早叫做“启蛰”,后来到汉朝的时候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而改为惊蛰,唐朝的时候曾有短暂的恢复,然后就以惊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了。惊蛰节气一般在每年阳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蛮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九首》其三)我闰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七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除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比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时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就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苏北及山西一带还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谚语,寓意“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查看更多关于【节气养生】的文章